冷润雨 四川在线·乐山观察 黄敬婷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春耕之问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乎粮食生产的方方面面。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充实他们的“钱袋子”,才能从根源上扎牢“粮袋子”,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种粮农民实际收益,乐山有怎么样的探索?记者来到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的“腾果还粮”示范基地,探访他们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业主增利上作出的“三增”探索。 乐山市市中区“腾果还粮”示范基地 现场行走 头戴一顶遮阳帽,脚踩一双黄胶鞋,播种、掩埋、覆膜一气呵成。3月9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长春村的“腾果还粮”示范基地时,几十名当地村民正在田间播种玉米和大豆种子。 村民正在进行土地覆膜 “大豆每坑4粒、玉米每坑3粒,种子放多了影响长势。”指挥这些种田“老把式”播种的人叫罗凯,是承包该基地的重庆罗升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顺着他的指引,记者看到条状的地膜规律整齐地遍布田间。“足有1200亩。”他说。 谁能想到,就在两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管理、几近撂荒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从2019年开始,猕猴桃种植基地因经营不当,几近撂荒。”谈起之前的那片果园,长春村村委会副主任周鑫江就止不住地摇头。“1200亩土地放在那里又不能为村民增收,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腾果还粮”让这里发生了改变。 2021年初,苏稽镇与罗凯所在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采取流转复垦的方式对原猕猴桃基地进行流转并实施“腾果还粮”项目。 “我们的思路很简单。”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副镇长王乐邑表示,将低效失管经果林“腾田还粮”是乐山市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的具体做法。此外,把荒废果园流转给业主进行粮食耕作,既增加了粮食产量,又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笔土地流转收入,企业还可以从“粮蔬轮种”中获得收益。“一举三得。” 想法很美好,然而1200亩土地涉及6个村民小组500余户农户,如何让当地群众愿意将土地拿出来流转种粮?“关键让老百姓尝到甜头。”王乐邑介绍,当地与企业就土地流转费用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确定以每亩1200元/年的价格并提前支付给流转土地的村民。 正在基地内参与播种的长春村村民李玉芬告诉记者,企业不仅提前预付了流转款,村民平时还能外出务工挣钱增加收入。像李玉芬这样年纪稍大点的村民,也能在基地找到工作,一天能挣70元。“村里面一个带一个,都把土地流转了出来。” 罗凯介绍,目前基地平时需要50-60人进行日常田间管理,农忙时还需要超过100人进行采收。“这为当地留守村民带来了一笔稳定的收入。”他说。 农民增收,种粮企业也获利不小。“种子种下去,今年就有收益。”罗凯表示,基地每年3-10月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1月-次年3月利用秋闲种植一季萝卜。由于企业采用“粮蔬轮种”的方式,这样既能按要求完成粮食生产,也能从蔬菜种植中获取更高的利润。他预计,项目实施后,每年可生产玉米800吨、大豆300吨、萝卜8500吨,实现收益超过500万元。 罗凯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推动基地项目二期、三期建设,计划建成大棚立体种植体系,并将建立100亩现代化都市农场。在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农耕体验的同时,开发农旅融合项目,增加村民收入。 对于“腾果还粮”示范基地而言,探索的路才刚刚开始,四川在线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关键一招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志 让种粮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 目前,位于我市市中区的“腾果还粮”示范基地通过腾退低效失管经果林,整体流转给企业进行粮蔬种植的方式,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财产性收入和工作机会。 此外,在乐山我们还通过优化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促进农民保粮增收。在夹江县、峨眉山市、市中区、井研县推广稻-药(泽泻、川芎)轮作,目前已发展水稻-泽泻复合种植5万余亩,每亩实现农民增收4000元;在犍为县、市中区、井研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力推进稻渔规范高效种养,推广稻渔共生、稻虾轮作、鱼塘浮板种稻等模式,以犍为县为例,目前已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无抗养殖示范5000余亩,每亩纯利润达3000余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下一步,乐山还将大力推广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旱地粮经复合、粮经作物生态立体种养等模式,推动稻-菜、稻-药、稻-菌、玉米-萝卜等粮经复合发展。立足我市果茶药园多、标准化高、集中成片的特点,开发幼龄果茶药园套种玉米、大豆、薯类,通过增、间、套、围,扩种旱地粮食作物,扎牢“粮袋子”,丰富“菜篮子”,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阅读更多,详细点击(Read More)

作者 gocp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