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商业 银行 资本监管规则,推动 银行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银行 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原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23年2月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在2024年内,《资本办法》和老规并行报送,4月初,各家金融机构已报送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 《资本办法》的执行,使得风险资产权重计量的变化给票据市场带来直接影响,在提升票据业务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的同时,促进了银行票据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加强支持重点领域。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票据业务,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业务结构调整及风险管理措施来适应新规,确保合规并有效控制风险。■四川银行风险管理部蒋方英 一、老规已无法合理计量票据资产风险 票据业务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票据市场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发布,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 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计量涉及的票据业务主要有票据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其中,贴现和转贴现后持有的票据属于表内资产,而票据承兑属于表外业务。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和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票据风险资产计量规则相对较为简单,不同信用等级的银行承兑汇票,计提的风险权重相同,在近几年银行业风险增多的背景下,不能合理计量票据的风险。 二、《资本办法》对风险资产的计量要求更为精细化 (一)银行分为三档与2012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比较,《资本办法》对相关风险资产的计量要求更为精细化。一是对不同档次的银行执行不同标准;二是要求银行对不同评级的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企业债权赋予不同的风险权重,对权重的计量比例既有结构性上升,也有结构性下降。根据资产规模,将银行分为三档: 1.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商业银行为第一档商业银行。 (1)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5000亿元人民币(含)以上。 (2)境外债权债务余额300亿元人民币(含)以上,且占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10%(含)以上。 根据Wind数据和2023年银行中报,符合以上条件的银行约有55家,覆盖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部分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此类银行的票据业务规模占整个银行业的85%以上。 2.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商业银行为第二档商业银行。 (1)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100亿元人民币(含)以上,且不符合第一档商业银行条件。 (2)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小于100亿元人民币,但境外债权债务余额大于0。 3.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商业银行为第三档商业银行,即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小于100亿元人民币,且境外债权债务余额为0的商业银行。主要就是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和大部分村镇银行。 根据Wind数据和2023年银行中报,符合以上条件的银行约有820家,主要包含除第一档银行以外的城商行以及规模较大的农商行。 (二)三档的精细化分 1.第一档银行的票据风险资产计量按照等级细分。根据《资本办法》,一是如果银行满足所在国家或地区监管部门的最低资本要求,以及储备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要求等其他各级资本要求,则可划分为A级;如果还同时满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4%,且杠杆率不低于5%,则可划分为A+级。二是满足最低资本要求,但不满足其他各级资本要求的银行,可划分为B级。三是不满足最低资本要求或持续经营出现问题的银行,可划分为C级。 根据2023年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国有大行将全部划分为A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低于14%,目前主要开展银票承兑和票据贴现业务的银行绝大部分将被划分为A级。 此外,银行对一般公司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100%。其中,符合条件的投资级公司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75%,中小企业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85%,小微企业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75%。投资级公司的条件之一是上市公司或有存续债券,该类条件绝大部分财务公司均不符合(第一档银行最新的票据业务风险资产风险权重计量规则详见表2)。 第一档银行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提方式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银票承兑和商票直贴业务风险权重出现结构性下降,降低了中小企业、投资级公司相关业务的票据风险权重;二是对于绝大多数的银票贴现和票据转贴业务,原始期限三个月以上的票据风险权重由25%上升至40%。 2.第二档银行票据风险资产计量按照等级细分。《资本办法》未要求第二档银行对其他银行划分评级,也不单独划分投资级公司风险暴露,投资级公司按一般公司处理(第二档银行最新的票据业务风险资产风险权重计量规则详见表3)。 第二档银行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提方式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银票承兑和商票贴现业务风险权重出现结构性下降,降低了中小企业相关业务的票据风险权重;二是对于银票贴现和票据转贴业务,原始期限三个月以上的票据风险权重由25%上升至40%。 3.第三档银行票据风险资产计量按照等级细分。《资本办法》未要求第三档银行对其他银行进行划分评级,同时没有对票据原始期限进行划分,侧重于对企业属地和类型的划分。对企业的风险暴露划分为本地公司和异地公司。本地公司进一步划分为小微企业和非小微企业(第三档银行最新的票据业务风险资产风险权重计量规则详见表4)。 第三档银行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提方式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银票承兑和商票直贴业务风险权重出现结构性变化,异地公司相关业务的票据风险权重上升至150%;二是对于银票直贴和票据转贴业务,不对票据原始期限作区分,风险权重一律提高至30%。 三、《资本办法》对票据市场产生影响 (一)2024年一季度票据市场承兑、贴现情况简析 票据业务资本计提增加,票据较信用证等同类产品优势下降。虽然因票据最长期限缩短至6个月导致企业循环开票频率提高,票据承兑贴现数据大幅增长,一季度票据累计承兑7.79万亿元,同比增长32.67%,累计贴现5.72万亿元,同比增长47.13%。但是《资本办法》落地后,截至一季度末,票据承兑余额17.57万亿元,贴现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和0.8%,市场容量收缩。 (二)资本新规促进票据风险资产计量细化和结构性变化 1.第一档银行银票承兑和商票贴现业务风险权重出现结构性下降,中小企业和投资级公司的相关业务的票据风险权重降低,鼓励第一档和第二档银行开展投资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银票承兑、商票贴现业务。 2.银票贴现和票据转贴现业务,尤其是原始期限三个月以上的票据风险权重由25%上升至40%及更高。同时,根据原银保监会的要求“坚决防止通过票据虚增贷款规模、资金空转”,据此,提高原始期限3个月以上的银票贴现、转贴现的风险资本占用,监管政策更加鼓励3个月以下的银票贴现、转贴现业务。 3.第三档银行则主要面临银票承兑和商票贴现业务风险权重的结构性上升,异地公司债权风险权重提升到150%,大额客户债权风险权重上升,小微中的小额客户债权风险权重降低。对于银票贴现和票据转贴现业务,不再区分票据期限,非发起行或省级农信机构的债权风险权重普遍提升至30%。鼓励第三档银行开展小微企业的银行承兑、银票贴现、商票贴现业务,不支持第三档银行开展对异地公司或本地大中型企业的承兑或贴现业务。 四、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应对举措 (一)加大票据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客户等重点领域的力度,提升低资本消耗资产 1.优先为中小微企业办理票据承兑业务。《资本办法》降低了中小微企业银票承兑业务的风险权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票据业务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票据支付结算功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针对高质量客户制定优惠政策,提升票据质量,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优质企业用票量占比增多,运用票据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和灵活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压力。同时提升票据质量,有效降低票据信用风险。 (二)优化配置短期限票据,提升票据资产组合管理水平,降低高资本消耗资产 1.优先配置期限较短的票据,有效降低高资本消耗资产。《资本办法》结构性地调整了银票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风险权重,但原始期限三个月(含)以内的风险权重降低为20%。可优化配置期限较短的票据,降低高资本消耗资产。 2.通过开立短期限票据,提升票据资产组合管理水平。有效缩短企业账期,有效减轻小微民营企业占款压力,有利于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纾困和发展。同时以点带面,增加短期限票据市场占比,提升市场短期限票据需求,加快票据周转率,凸显票据交易属性,有效提升票据资产组合管理水平。 (三)加强票据内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建设新的实施管理系统 1.需要依据《资本办法》对票据业务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确保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有准确的认识和计量。 2.根据《资本办法》的要求,应更新和完善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 3.加快系统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策略。运用完善的资本新规管理系统、 大数据 、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