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QDII基金风光无限。 这一年,QDII基金的数量突破650只(主从份额分开计算),合计资产规模超过73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超过八成的QDII基金全年回报率为正,其中,195只基金获取了20%以上的“浮盈”。 QDII基金“走红”的背后,投资者对于捕捉全球经济增长机会、分散风险的渴求昭然若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一年,QDII基金的发展呈现出四大特征: 一是跨境ETF产品创新加速;二是跨境ETF的工具属性受到投资者重视;三是主动型股票QDII基金收益亮眼;四是中小基金公司布局QDII业务的意愿持续提升。 1、大型基金公司积极推动跨境ETF产品创新。 2024年,公募基金市场上共成立了45只QDII基金(剔除联接基金,主从份额分开计算),其中, 南方沙特 ETF、华泰柏瑞沙特ETF、广发全球稳健配置的发行规模较大,均超过5亿元。 投向港股市场的QDII基金发行规模普遍较小,超过10只港股类QDII是以发起式的形式成立,成立规模均不足1亿元。 从基金类型看,2024年,新成立的QDII基金多为股票型、混合型产品,债券型产品、另类型产品仅成立了4只和2只。 在新成立的股票型QDII基金中,又以ETF为主。并且,这些跨境ETF所跟踪的指数越来越丰富,包括恒生医疗指数、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恒生央企、恒生港股消费、标普消费、德国DAX、美国50、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法国CAC40指数等等。 另外, 公募基金在2024年还上报了恒生 人工智能 主题、港股通央企红利、金矿主题、罗素2000指数、新兴亚洲精选ETF ,这些产品涉及多种资产以及多个海外区域。 2、跨境ETF工具属性受重视,港股医药、纳指科技ETF获追捧。 事实上,基金公司的布局方向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近年来,投资者对于全球多元资产配置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跨境ETF的投资目标相对清晰、投资成本也较低,成为投资者布局海外资产的重要工具。 从基金份额变化情况看,2024年,博时恒生医疗ETF、 景顺 长城纳指科技ETF、嘉实 纳斯达克 指数ETF、鹏华全球中短债、华夏恒生医药ETF的基金份额增长较多,分别增加了78.38亿份、42.53亿份、41.82亿份、38.07亿份、35.13亿份。 此外,广发港股 创新药 ETF、南方标普500ETF、广发纳指ETF、华泰柏瑞 恒生科技ETF 的份额也都增加了20亿份以上(不到27亿份)。 从指数表现看,2024年度, 纳斯达克 科技市值加权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37.84%、-18.93%。 这意味着,投资者既会通过ETF产品分享相关行业赛道的良好收益,同时也有借道行业ETF“抄底”的需求。 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规模较大的QDII基金,均为ETF产品: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华夏恒生互联网ETF、广发纳指ETF、 华夏恒生科技 指数ETF、华泰柏瑞 恒生科技ETF 、华夏恒生ETF、博时标普500ETF的资产净值分别为363.34亿元、270.41亿元、237.93亿元、229.75亿元、199.88亿元、190.80亿元、158.37亿元。 此外,国泰纳指ETF、博时恒生医疗ETF、易方达H股ETF的资产净值也都超过100亿元(不到150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通过跨境ETF套利的趋势愈发明显。 2024年以来,在二级市场上,日经225ETF、 纳斯达克 100ETF、标普500ETF等产品,频频被“热炒”,跨境ETF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成为一种常态。 3、2024年主动型股票产品领涨QDII基金。 2024年,重仓港股大消费板块的QDII基金可谓是最大赢家。 据Wind统计,2024年,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中欧港股 数字经济 A、富国全球消费精选A人民币的回报率分别达到51.22%、39.34%、38.53%,为全年业绩表现最好的QDII基金。这3只QDII基金均为偏股型产品。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这3只基金的重仓方向均为可选消费,且重仓股均包含了: 美团-W 、 泡泡玛特 、 腾讯控股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