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 李寰 9月9日20:00,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一年级语文老师许丹结束了网课,也结束一天的“主播”工作。 比许丹略早,19点30分左右,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赵丽娟也结束了当天的志愿服务。 因为疫情原因,当前不少老师都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白天,他们在线上当“主播”,用一堂堂精彩的网课陪伴孩子们的成长;业余时间,他们又来到疫情防控一线,以“志愿者”的身份,陪伴社区居民一起“战疫”。 在教师节之际,我们一起走近有着“新角色”的教育工作者。 主播 陪伴孩子们度过有意义的线上时光 9月5日,成都市中小学全面开启线上教学。为保证在线教学质量,老师们可谓拿出了浑身解数。 许丹在为线上教学做准备。摄影 李向雨 “我与新同学素未谋面,想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不仅要语言精炼、简单,表情还要有亲和力。”因为是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许丹作了很多准备,她对着镜子练习了好多遍,专门挑选了一件淡绿色西服。“尽管隔着屏幕,但也要有仪式感。” 当“主播”不容易,除了要展现教师应有的精气神,还要确保讲述的内容孩子们能“消化”。为了一堂课的开场白,许丹准备了四个版本,“我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希望说的每句话、每个字,他们都能听得懂!”许丹说。 为了减少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鼓励老师们开发“听”的课程,让学生在网课期间“听书”,尽量减少“看书”。二年级语文老师、教研副组长何艳于是当起了临时“电台主播”——每天为孩子们录播课文。她为同学们讲《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将小蝌蚪的“萌”、找不到妈妈时候的焦虑,用声音演绎得栩栩如生。 无法现场教孩子体育课怎么办?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教师们隔着屏幕陪孩子们锻炼。 学校每天上下午都分别有半小时在家运动时间,这是学校安排的“大课间”,引导学生做一些适合在家里完成的锻炼动作,如深蹲、开合跳以及俯卧撑等。为了确保学生真正锻炼到位,学校利用“智慧体育”平台,通过手机摄像功能,捕捉学生在锻炼期间的动作,对于动作完成不规范的,系统还会提醒学生重新完成,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锻炼。同时,体育老师还会根据系统的反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锻炼指导。 志愿者 抗疫一线有了一群特殊身影 9月2日,由川观新闻联合四川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寻找你身边的大美抗疫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活动上线,在参与活动的上千名志愿者中,有不少是老师,他们,成为抗疫一线一道美丽又忙碌的风景。 赵丽娟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 受访者供图 “这两天学校网课开始了,我因为有教学和行政方面的工作,就把志愿服务时间调整到了晚上。”赵丽娟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参与志愿服务已经超过7天,她是最早一批加入社区成立的志愿服务队的,她的志愿服务内容主要是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给70岁以上老人送物资、社区出入门核酸安全检查等。虽然日程一下子很满,但赵丽娟依然坚持着“白天教师,晚上志愿者”的节奏,她说想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为疫情防控添上自己的一份力。 “在关键时刻要‘扎得起’,守得云开见月明。”作为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副教授,董华芳平日里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她说,正所谓“特殊时期显本色,急难险重看担当”,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自己也要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在西昌市疫情突发之际,董华芳组织了青年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自己也投身于辅助核酸检测、爱心物资发放等服务工作中,目前她和学校的青年志愿者一起,服务核酸检测超过13500人次。 “简单事,重复做,一直做,就是志愿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教师黄烈鹏也是从“操场”到“疫”线,他加入了所在区域中小学教师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锋队”,从9月1号志愿服务到现在,“虽然每天工作内容有变动,但不变的是我们服务的心。”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