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砂石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点。徐中成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王鑫 10月3日,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的县城入口处,岷江边上一处没有植被的裸露山体十分“扎眼”。半山腰,10余名工人穿着橙色马甲绑着安全绳,在山体上忙碌施工。 “这里是汶川生态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指着正在施工的裸露山体,汶川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志秋说,以前是风一刮,这里满山的泥灰、沙尘就往城里飘,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影响市民生活质量。 治理迫在眉睫。丁志秋口中的这处老大难麻烦,以前是汶川县的一处废弃矿山。受采矿活动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山体原生土壤及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耕植土被剥离,形成次生裸地,且岷江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带生态脆弱,被损毁的土地至今裸露,没有植被覆盖。 丁志秋介绍,这处治理点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加之裸露山体风化严重,斜坡坡面存在大量碎石体、松散岩体、浮石,在坡脚存在大量的碎石和渣土,“边坡高且陡,所以修复难度极大。” 2008年以来,汶川县对此采取挂网、挡墙等传统治理模式,对这处边坡进行了不少于5次治理,但效果都不佳。“为了保障边坡下的道路安全,我们先后修了三段棚洞,来规避落石风险。”在丁志秋看来,要“斩断”这处边坡的恶性循环,就要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利用充足的植被覆盖边坡,保障水土不流失。” 于是,汶川县今年投资800余万元,在7月20日启动实施《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砂石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这处边坡采用的治理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这次用的是九寨沟景区火花海景点震后生态修复的同款——糯米灰浆生态材料来修复。”丁志秋透露说,这也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之前的九寨沟火花海景区用该材料修复后,不仅还原了溃坝前地下水渗流、地表水溢流、生态水供给、大气降水调控,还维持了钙华沉积平衡,恢复了震前生态系统。 在这处边坡治理当中,改性糯米基植生土草籽混合喷播,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首先在保持原有坡形的基础上,人工清除边坡表面的危岩体、松散块石、浮土、杂物,确保坡面整洁干净,适合植被灌木生存。”丁志秋说,施工单位将边坡划分为A、B、C三个区域,按照不同受损情况进行治理。A区需要采取坡面清理+生态化宾格石笼护脚+浆土草籽混合喷播+植物种植,B区需要采取坡面岩体清理+改性糯米基种植土撒播及填筑+植物穴栽,C区需要采取坡面清理+改性糯米基抹面美化。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性糯米基植生土草籽混合喷播。根据要求,喷播第一层使用改性糯米基浆土,喷播厚度为8厘米,第二层采用改性糯米基植生土草籽混合喷播,喷播厚度2厘米。“在混合喷播的草籽选择上,我们以本地的狗牙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为主。”丁志秋透露,在此基础上,还会以1比1的比例搭配种植灌木幼苗刺槐和小蓝雪花。 “项目施工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预计明年4月可以见效。”丁志秋告诉记者,按照规划,经过生态治理后,这处边坡的植被会增加,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遏制,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阅读更多(Read More)

作者 liang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