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摄影 李向雨 你是否已经习惯在美术馆、画廊,隔着画框、展柜欣赏艺术品?那么,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举办的这场摄影展,将颠覆你的想象。 11月2日下午,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安逸生活”中国成都·彭镇摄影周在彭镇举行。在主办方和策展团队的共同组织下,12位中外摄影家的作品,被搬进8个不同风格的茶馆和艺术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古镇的老街,与当地百姓、艺术爱好者沉浸式互动。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其间组委会还将邀请国内知名摄影家,举办4场高水平的摄影讲座。 老茶馆里办摄影展,对传统影像进行多元呈现 广为人知的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吸引了各地茶客、摄影师“打卡”。走进其中,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地面,富有时代特色的宣传画、标语,加上木桌、竹椅、盖碗、塑料暖水瓶和“老虎灶”,一下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往昔。 彭镇摄影周期间,这里又成了一处核心展馆,呈现了著名摄影家陈锦、袁蓉荪的作品。人们喝着茶、聊着天,背后、头顶便是众多摄影佳作。 摄影作品在老茶馆内展出 “做这个展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锦。”上世纪90年代,总策展人那日松接触到陈锦的茶馆系列作品,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发喜爱。在他看来,喝茶这件小事,反映着一方百姓的生活方式,沉淀了成都独特的历史文化。 那日松介绍,尽管观音阁老茶馆空间有限,策展团队却用了五六种不同的展陈方式。除了常见的装框并悬挂上墙,还尝试了喷绘、镶嵌、吊挂、影像等手段。“在不破坏建筑、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对传统影像进行当代呈现,让它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影像装置’。” 老茶馆内的茶客和摄影作品 本次摄影周展览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由法国摄影家阎雷《昨天的中国》,中国摄影家陈锦《四川茶铺》等构成的人文景观摄影艺术板块;另一个是双流区《航空经济之都 安逸幸福双流》摄影展板块,将双流如诗如画的美丽介绍给广大观众。除了彭镇的老茶馆和艺术空间,古镇老街两侧同样呈现了大量摄影作品,与街边晒太阳、聊天的当地百姓和观展的游人构成一幅和谐的景象。 摄影作品在古镇街头展出 “接地气”的作品和展陈,让艺术重归生活 那日松与四川渊源颇深,为不少四川摄影家策划过展览,“我更喜欢那种‘社会化’的、跟观众有更多互动的展览,所以第一次来彭镇看场地,我就觉得特别符合自己的策展理念。” 阎雷,法国摄影家,行走拍摄中国几十年,曾出版摄影集《昨天的中国》;刘世昭,上世纪八十年代骑行拍摄京杭大运河,九十年代又徒步拍摄长江三峡;陆元敏,长期关注上海苏州河畔居民的普通生活、生产场景;刘莉,坚持聚焦四川地区的民间戏班……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12位中外摄影家的作品汇聚彭镇。 不过,将作品组织起来是一回事,呈现出来却是另一个课题。“难点在于展览场地的控制。”那日松说,画廊、美术馆的场地相对固定,展览方案可以精确到毫米,然而在茶馆里,空间尺寸往往要靠估算。“这种方式是挑战,未知的成分很多。作品挂上去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效果,有时候会有意外之喜。” 而在街头,策展团队原本对作品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心里没底,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那日松说,大家在街头布展时,当地百姓便围在作品前聊了起来。 游人走过街边的摄影作品 为了让作品充分融入环境,露天展品制作时采用了防雨、防晒材料,参观者也可以随意触摸。“作品题材与百姓生活相关,展陈方式又非常‘接地气’,形成了一种与专业场馆不同的观看方式。”陈锦表示,“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这个展览就是想让艺术重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