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自2018年起,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启幕并永久落户福州。在这片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福地”,一场数字变革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城市气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服务转型升级,到数字技术将人们理想的智能生活变为现实;从数字治理打通城市堵点,到浸润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有福之州”蹄疾步稳。这座千年山水城市深植数字基因,迈向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征程。 数字赋能让便捷生活触手可及 走进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人明显比过去少了许多,但多了一排排自助服务机。统计数据显示,现场群众由几年前的日均1.1万人减少至5000多人。鲜明对比的背后,是“最多跑一趟”“秒批”“智慧办”等数字政务的不断迭代升级,让群众、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新建设的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自去年9月启用,入驻单位68个,可提供2215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端通办”104项。 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审批服务处工作人员陈伟宏介绍,如今99%的审批事项实现线上办理,网上办理率由18.3%提升至56%。福州市还打造掌上“e福州”便民服务App,交通出行、民生家政、养老服务、信用消费、生活缴费等“尽在掌中”。 民生无小事。福州是“12345,有事找政府”的发源地,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乘着“数字”东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福州市鼓楼区,居民碰到水管爆裂、电线下垂、护栏缺失等问题,便随手拍照上传到“幸福通”App,并由“鼓楼智脑”将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24小时内就会得到反馈或解决。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片区内所有的灯杆、井盖、门禁等都实现了物联感知。”鼓楼区中山社区党委书记黄斌介绍,社区还为独居老人家里安装智能水电系统,通过监测数据守护老人安全。 中山社区只是福州数字化服务的一个缩影。生活在福州,出行用“e福州”,点菜用朴朴、永辉生活等电商平台,看病用“榕医通”平台预约导诊……未来,还有万种可能。 智慧加持守护水韵人文禀赋 福州也被称为“水城”,内河众多、水系发达,曾经饱受“内涝”困扰。自从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投入运行后,“逢大雨必涝”的堵点和痛点得到了有效化解。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工程师肖毅宏介绍,通过 大数据 、 物联网 、 云计算 等多种手段,全市共享整合气象、水文、水利、交警等部门数据,构建起“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近年来,福州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30%以上,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 在 大数据 赋能下,数字化精细治理从“治水”向“治污”延伸。通过生态云平台监测水电等数据,将摸排出的散乱污企业全部定位到“一张图”,再与当地政府联合上门执法,提高整治打击的精准度;生态云平台建成的全国首个海漂垃圾视频监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可识别和定位海漂垃圾,即时派发任务,让海域重现碧海银滩。 在一个个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里,福州城市生态文明和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山水城市尽显魅力。 除了独特的山水禀赋,福州市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福州古厝为代表,数量众多,遍布乡野,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厝资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21年,福州古厝普查登记系统上线。依托数字化手段,专业采集人员利用“古厝普查”App进行现场空间定位、采集信息、拍摄照片并上传。市民可通过“福州古厝上报线索系统”上报身边新发现的、濒危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古厝,由古厝主管部门及时跟踪落实。 游客还可以在古厝里体验数字化“时空之旅”,戴上AR眼镜,站在名人故 居里 聆听百年绝唱,沉浸式感受福州历史文化的多重魅力。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文旅部副经理李竞欣说,未来将继续探索数字续航文旅传承,通过 线上线下 的结合打造更多数字化产品,激发福州文化遗产活力。 以“数”为媒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 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福州共签约项目588个,总投资5368.25亿元。福州市 数字经济 规模从2018年的28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6100亿元,占 GDP 比重从36%提高到超50%,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数字”成为激活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动能。 2018年,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落址滨海新城核心区东湖湖畔,以东湖数字小镇作为数字产业集聚发展的先行者,打造 数字经济 发展新高地。东湖数字小镇以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区块链 、医疗大健康、数字视听等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入驻包括 微软 、 阿里巴巴 、蚂蚁金服、中国电子在内的 数字经济 企业700多家。 “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加快步伐,一批新举措、新产线相继落地。福州出台全国首个鸿蒙产业扶持政策;福米恒美全球最先进的超宽幅偏光片生产线投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 “我们将不断释放、提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坚持数字经济为先,大力发展软件、 物联网
阅读更多(Read More)

作者 gocp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