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5月6日从最高检获悉,检察办案发现,当前诈骗犯罪依然多发,手段不断翻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最高检数据显示,检察机关2023年一季度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2位;提起公诉18146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5位。 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检察机关协同公安机关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挖幕后金主、严惩团伙骨干、全力追赃挽损,起诉19.3万人。 据最高检介绍,该类犯罪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据了解,诈骗犯罪也在“与时俱进”,不仅涉及面广,还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诈骗犯罪形式不断翻新,除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套路贷诈骗等传统常见多发的诈骗类型外,养老诈骗、医保诈骗、收藏品诈骗等新类型诈骗不断涌现、名目多样。 有的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 保险 ”、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如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检察院办理的房某亮诈骗案,2016年5月以来,房某亮冒充某公司养老办主任,宣称能够为没有工作的人员办理该公司养老 保险 ,诈骗上百名有办理养老 保险 需求人员合计368.8万元,除了以发“退休金”“生活费”名义向部分被害人支付78.4万元外,其余均用于个人消费等。 其次,当今诈骗犯罪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据了解,检察机关起诉的诈骗案件中,五成以上为共同犯罪。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层级式管理、自成体系。有的成立专门公司,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租用高档写字楼,设立多个部门或岗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招聘,采用企业运作模式管理。 如江苏常州检察机关办理的许某桥、鲍某康等人诈骗案,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许某桥注册成立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数个连锁公司,招募鲍某康等员工组成诈骗犯罪集团,将从集散批发市场廉价批发的工艺品、字画包装成具有数倍至数十倍升值空间的“藏品”,引诱缺乏收藏品专业知识的老年人购买。至案发,该诈骗集团从160余名被害人处骗取2071万余元。 诈骗犯罪还呈现手段趋于智能化,隐蔽性强的特点。据最高检介绍,从办案情况看,以往单纯利用电话实施诈骗的场景,开始更多向互联网转移, 人工智能 、 大数据 分析等被用于实施诈骗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现金交付逐渐转变为利用网上 银行 、支付平台转账。有的通过网络单线联系,互不见面,进行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网络环境下的诈骗行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受骗人员多,犯罪成本低、容易复制,既增加了办案成本,也加大了犯罪打击和预防难度。 据了解,针对案件特点和反映的问题,鉴于诈骗犯罪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趋势,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从严惩治的基础上,对其中参与程度低、危害不大的从犯、胁从犯,有认罪悔罪、积极退赔退赃等情节的轻罪案件,依法从宽处理。2023年一季度,检察机关对涉嫌诈骗犯罪的,依法不批准逮捕9630人,其中无社会危险性不捕3936人;不起诉4238人,其中相对不起诉3164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