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月儿落西下》《金沙江号子》《生活歌》《撵野猫》《阿惹妞》……4月15日晚,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蜀风声韵——四川原生民歌》王迎独唱音乐会在四川大剧院举行。 演出现场 音乐会上,王迎演唱了14首不同地域、民族、语言及音乐风格的四川原生民歌,在音画舞台的配合下,为观众展现出四川绚丽多彩的人文风采和巴蜀大地新时代精神风貌。 音乐会曲目囊括了宜宾、广元、泸州、松潘等地的特色民歌、山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如《这山没有那山高》《绣荷包》《色达情歌》等,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川经典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长期潜沉草野、近年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各地特色民歌《生活歌》《撵野猫》《阿惹妞》亦出现在表演曲目中,此外还有讲述藏族、羌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生活万象的民歌等。 王迎说,要把原生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其中需要进行艺术改编。“比如歌曲《阿惹妞》,就需要我用歌声去展现女性从少女到为人母等不同人生阶段的变化。”演绎歌曲需要有层次、有变化的“声音色彩”,去贴近主人公的年龄变化、内心变化和情感变化,用声音讲故事。此外,团队为这首歌还编配了独唱版的钢琴伴奏,制成了钢琴伴奏谱,有利于今后的民歌教学,助力四川本土原生民歌的传播与推广。 演出海报 把民歌从田野搬至舞台,再由舞台深入进听众的声音记忆,使观众得到美育的浸润。“传唱四川民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努力方向,这是一种传承,也是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养分为今人所用。”王迎说。 鲜为人知的是,本场音乐会的演唱曲目,是已故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教授万光治深躬田野13年采集而成。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田野,历时13年,共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县的各族原生态民歌3080首,为四川民歌的舞台呈现提供了扎实学术依据。今年2月,年近八旬的万光治教授不幸因病去世。(图片由受访者授权提供) 新闻多一点: 万光治:“抢救”四川原生态民歌丨人境·主角(←点击查看)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