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3月30日,由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办,川观新闻、川观智库、《新闻界》协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支持的“灵感中国·东坡之旅”采风活动在眉山启动。 本次活动历时2天,来自海内外的网文、网游、网剧等网络视听头部平台优秀创作者,苏学研究、数字文创、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广西等地的媒体记者,走进东坡故里眉山,追寻东坡足迹,品悟苏门家风。 本次采风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是“苏东坡的诗酒人生”主题沙龙,现场嘉宾就苏东坡的创作灵感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展开精彩分享。 “苏东坡的诗酒人生”主题沙龙 诗与酒 探寻苏东坡的创作灵感 “把酒问青天”“诗酒趁年华”“把盏凄然北望”“料峭春风吹酒醒”⋯⋯关注苏东坡的诗词不难发现其写过许多“饮酒诗”,联系起苏东坡写过的“饮酒诗”,就会发现“酒”串联起了他人生中的重要阶段,酒对于苏东坡的创作又意味着什么? 四川辞书出版社副编审张国文认为,苏轼文学与酒有着密切关系。张国文举例说,“酒”这一字在苏东坡创作中经常出现,在苏东坡创作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中,五首诗除了标题有“醉书”二字,其他地方均无饮酒痕迹,他从苏东坡诸多诗词里发现了一个秘密,“酒,似乎专门给苏轼的诗歌灵感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平时是不开的,一端起酒盏,就听得‘吱——’的一声,门开了。” “系统地梳理过东坡先生饮酒的经历,就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张国文说,对苏轼“诗”“酒”的关联量化统计与分析,直观、量化地能看出苏轼文学与酒之密切关系。卢捷《苏轼饮酒诗探析》中统计出“仅诗题中或者诗中出现酒字的就有四百五十余首”,约占诗作总量(2723首)的六分之一。 “酒是诗歌的催生婆,说不定在苏轼的内心,他也建立起一条酒与诗的创作快速通道。”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从《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中便能感受到苏东坡诗的创作水平。”《传媒》杂志社社长杨驰原认为,广大读者可能更为了解苏东坡的词,但苏轼在诗方面同样达到了很高造诣,从诗句中也深刻体现出他对跌宕起伏的人生,所抱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和豁达态度。 古与今 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实现跨时空对话 “数字经济时代,深度融合‘科技+文化’是新闻出版企业的历史担当与使命。”中华书局古联数字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秀娟表示,其团队经过大量资料查阅与调研,综合考虑时代、地域、性别、年龄、外貌、性格、职业、才艺、覆盖面、影响力等不同维度,首先选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神、最受大众喜爱的人物之一——苏东坡,利用数字人的形式让苏东坡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 中华书局古联数字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秀娟现场分享。 杨秀娟介绍,联合元宇宙生态链领军企业,通过3D建模、人工智能驱动等技术手段“复活”苏东坡,制作成写实版本的数字人,未来,“3D超写实数字人苏东坡”将会逐步参与到数字文旅赋能、城市文化宣传、文化普及教育、数字形象代言、数字虚拟演艺、沉浸场景构建等全新场景中去。 东坡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怎样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认为,苏东坡拥有全球、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属性,苏东坡他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中国文化,他更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世界分为很多文明体,苏东坡的成就可以让中国文化与不同地区的文明体之间形成对话,东坡文化内涵相当全面和立体,所以在与西方对话时我们总能够找到他与其他文化体系之间的一些关键的共通要素,比如文学、艺术、美食等方面;通过借助于一些新兴的传播的技术,包括智能化、元宇宙等技术,让苏东坡变成可以感知、可交互的人,这也是提升东坡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抓手。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