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睿郡投资主动注销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 中国 证券 投资 基金 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上海睿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睿郡投资”)已于5月22日主动注销。资料显示,睿郡资产一直位列百亿级私募队伍,实控人为杜昌勇,为何此次突然主动注销? 对此,睿郡资产发布 公告 称,此次注销的睿郡投资并非投资人所熟知的睿郡资产,睿郡资产目前在管规模超300亿元。 伴随着私募行业优胜劣汰加速,“劣币”持续出清,名称相近造成的乌龙也频繁出现,比如鸣石(杭州)股权投资基金、磐京股权投资等。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出清有助于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也避免对投资人形成误导。 睿郡投资、睿郡资产“傻傻分不清楚”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睿郡投资于5月22日主动注销。睿郡投资成立于2015年7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已提前清算的3只产品中,2只为 可转债 主题基金。 在私募行业中,睿郡资产属于百亿级私募梯队。2022年董承非加盟后,昔日“兴全三剑客”杜昌勇、王晓明、董承非再聚首更是引发行业关注,此次睿郡投资主动注销让人颇为意外。 对此,睿郡资产发布公告称,睿郡投资实际控制人杜昌勇名下已有一家私募 证券 投资基金管理人——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睿郡资产”),睿郡投资旗下已无在管基金,未来将不再从事 证券 投资类私募业务。为此,睿郡投资于近期主动向中基协递交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申请,并于2023年5月22日通过了注销审核。睿郡资产成立于2015年5月18日,目前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公司及旗下产品运作一切正常。 名称相似私募“乌龙”频现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有多家头部私募遭遇了“撞名”的乌龙。 比如,5月11日浙江证监局发布《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机构》名单,披露了884家已注销私募机构,其中“鸣石”赫然在列。不过,此“鸣石”非业内人熟知的量化私募鸣石基金。 资料显示,此次注销的鸣石(杭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备案为股权投资类私募。2023年1月20日,因经营异常被中基协注销。记者采访获悉,鸣石(杭州)股权投资与上海鸣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任何关联。 2月6日,磐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磐京股权投资”)因涉嫌私募违规,被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由于公司名称读音一致,百亿级私募盘京投资紧急发布声明称,自己与磐京股权投资基金(上海)有限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企业关系。 行业出清加速 撞名机构“乌龙”频现背后,是行业加速出清的态势。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1786家私募管理人注销,而去年全年注销私募也不过2217家,私募注销节奏显著加快。 根据中基协2019年发布的《关于增设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公示的通知》,注销机构主要分为“主动注销”“依公告注销”和“协会注销”三类,其中“协会注销”机构是指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被协会注销的机构。 具体来看,在今年以来的私募注销大潮中,“协会注销”的机构数量占大头。今年以来,共计1549家私募被协会注销,远超去年全年的843家。从年度数据来看,今年以来被协会注销的私募数量创出历史新高。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分别为90家、516家、608家、593家和843家。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扶优”为行业中较为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了便利性服务,如分道制下的快速备案服务;“限劣”则对合规意识不强、治理水平不高、诚信记录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予以一定的限制,为“真私募”提供更好的行业环境。出清小、乱、差的尾部机构,则有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