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走进一楼展厅,一体化云原生数智服务平台、数联智造平台、智慧城市1+ 1+N建设体系一一映入眼帘。作为一家以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之联”)的“第一眼”就让记者惊艳。 “技术是最坚实的底座,数之联从成立开始就以技术立身,目前已形成了多行业、多技术线条共计近400余项确权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专利也是公司最大的底气。” 数之联董事长傅彦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报记者 廖小涛 林珂A 站稳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风口 据介绍,数之联创始团队均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数据挖掘实验室,积累了20多年的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挖掘经验,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具备咨询规划、解决方案、产品服务三大能力。公司业务覆盖政府、工业、军工等多个行业纵深领域,为合作伙伴提供集顶层设计、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挖掘、应用可视化的全产业链服务。 在智能制造领域,数之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工业制造提供AI质检、良率优化分析等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工业智能制造实力。 在智慧城市领域,数之联聚焦市场监管、智慧法治、泛自然资源等方向,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视频处理等技术和手段,提升政府智慧治理和监管能力。 2021年公司步入软硬一体的研发布局,第一台数之联AOI设备诞生。后续以AI+camera为产品矩阵,在非标的软硬一体项目上突破了很多客户,进一步坚定了公司走国产自主、软硬一体的道路。 数之联于2012年成立,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从宏观层面看,国家这几年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加速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公司正走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快车道上。B 高研发投入保证创新能力 数之联现有员工近500人,其中超过100人是来自国内外名校的硕士、博士人才。近几年公司研发投入力度始终保持高位,研发费用率常年处在20%-30%的水平。 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为数之联带来了怎样的成绩?对此,傅彦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公司目前已有授权发明专利165个,在途申请的发明专利12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0个,软著230个,商标61个,版权登记9个。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新经济示范企业、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示范)等殊荣。而公司主持的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的产品缺陷检测与关联分析优化平台》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厅的肯定。公司员工发表论文45篇。这些都充分说明数之联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 技术实力获得肯定,最直接的表现便在于获得行业龙头的认可。目前,数之联的客户包括中航工业、中电科、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惠科、深南电路、天津力神、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国家电网、五粮液集团、华为等上百家企业和机构。C 未来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 作为高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瓶颈。“困难是肯定存在的,特别是在软硬件上。”傅彦对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信创,有很多基础软件和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硬件方面像芯片,甚至包括某些材料的细分领域,跟国外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还包括一些精密设备,国内很多厂商都用的外国设备,从这方面来看,国内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正是因为一些国家对中国高科技的封锁,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就成为了一道必选题。傅彦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的重要性凸显,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假想敌”。从中兴事件到华为事件,再到近期出现的多项核心技术受限,在此背景下,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国产替代更需加速奔跑。 国产替代对于国内身处高科技产业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大的发展机遇。而在其中,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更容易突围。 (紧转2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