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去年8月,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高峰村靠着12株百年丁木树,吸引来了不少游客。 一年过去,今年的持续高温中,高峰村创下了两天内1000多台车进村的“历史记录”,靠着与城区近15度的温差“火”了一把。 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游客纷纷入村来,从小众徒步目的地到广受欢迎的避暑地,去年高峰村实现人均年收入约2.4万余元,这个近郊村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从而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过程中,又做出了哪些共富尝试? 硬化路面全村覆盖,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过去,要想进村,只有一条狭窄土路。“坡陡弯急,村民出行都恼火,更别提运输了。”高峰村村支部书记褚文华说,交通不便成为这座位居高山的村庄谋求发展的一大掣肘。 2021年,高峰村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向外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完善,相继完成道路硬化、引水工程、“高寒蔬菜”种植示范园等项目建设。 夯实了基础设施,高峰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畅通的不仅是通向外界的道路,还有村民的发展观念。 村民支起烧烤摊,原料多为村民自种蔬菜。 “由于此前使用较为传统的种植方式,土壤优质,培育特色产业就成了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褚文华介绍,为了保证村民产业收入,村上不断筛选自身农产品品种,与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毛桃、油桃、黄桃等10余个品种进行试种,最终选择5个表现良好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提升农产品品质。 目前,高峰村共种植核桃800余亩、油桃600余亩、樱桃500余亩、芒果400余亩,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从村民上街销售到订单式销售的转变,。 不仅如此,高峰村还转变思路,利用高海拔的特点,进一步发展高寒蔬菜种植和高山土猪养殖。 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高山小村有了更大未来 “百年丁木”景点像一根炮捻子,点燃了高峰村村民发展农文旅产业的热情——在景点旁,村里修好场地,村民摆起摊位,将家中特色农产品拿出来售卖,收入超过1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游客在高峰村“百年丁木”景点拍照。 在高峰村,丁木林只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褚文华告诉记者,高峰村全村11.5平方公里,有11000多亩国有林地和4000余亩集体林地,空气清新,村中常薄雾缭绕。由此,镇上提出打造“主城最近避暑地”的发展定位。 “发展城市近郊游,我们从三点突破。”褚文华介绍,为了激发村民热情,村委会周边建起10余个售卖亭,还买来可移动小推车,方便村民向游客售卖农产品;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对村里的闲置资产进行流传,建起具有乡村特色的酒店,“一天能够接待300人左右,接待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今年以来,高峰村启动了石窝铺、光明顶、百年丁木三大景点改造项目,前进镇也计划构建普达—高峰—田堡—永胜旅游小环线,建设千亩花海、山楂树之恋、丛林穿越、帐篷酒店等11个特色点位,以公路为线,串联景点。 7月29日,在高峰村光明顶,一场音乐会引来游客。 村里的产业发展为村民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上百位村民就近务工,“等到石窝铺景观的民宿、亲子游玩基地等设施建好后,将会招聘更多村民进行管理。”褚文华说。 (受访者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