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 在集中整治医药领域的当下,此次会议通过的两个涉医行动计划备受关注。 楚天科技 董事长唐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认为,国常会审议通过的两个“行动计划”,使医药工业化和医药装备发展目标更明确了、发展进度更清晰了、发展支持更强大了,这将进一步激发相关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 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创新转型提速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早在7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下一步要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速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其中重点提及“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 、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医药工业和医药装备行业着力补齐短板,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正在提速。 多位医药企业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医药行业既有众多中小企业生态体系,又有顶天立地的头部企业。虽然整体水平仍落后于欧美,但在个别细分技术赛道已有领先优势,而且全行业整体的追赶势头旺盛,走向世界领先,只是时间问题。 天风证券 医药首席研究员杨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务院通过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角度全链条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两个“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提升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战略地位,持续完善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标志着我国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 医疗器械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 医疗器械 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唐岳认为,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我国医药企业和医疗装备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引进消化吸收快、动作迅速、价格实惠、售后服务好,这些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在将来完全有能力引领世界行业的发展。 根据《“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品认可度、品牌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提高,6-8家企业跻身全球 医疗器械 行业50强。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破解医药工业研发、人才短板 国常会强调,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杨松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一方面创新程度还有待提高,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内医药行业在一些新领域、新技术方面还仍处于追赶状态,距离全球领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龙头公司仍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部分龙头公司将更多精力用于扩大规模,对于行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还不够明显。 中国医药 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2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也指出,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门类齐全,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但是产业链存在短板和弱项,一些关键技术、原辅料、 包装材料 、设备耗材、仪器试剂对外依存度高。 一位长期从事药物研究的院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国在医药研发技术、仪器方面确实存在短板,与国外医药研发仪器设备相比不仅是设备软件上有差距,而且用于医药研发的材料、工业技术、产品性能上也有一些差距。 但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唐岳坦言,三年疫情暴露了国外医药装备价格高、交付慢、售后差的特点,为楚天这样的国内头部企业打开了应用场景、进入了高端市场,但也应该看到,咱们的很多关键器件、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多位医药企业研发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以及贸易摩擦背景下, 中国医药 企业围绕产业链短板布局和加大投入的企业日渐增多,尤其一些制药企业开始主动与上游企业协作,针对产业链短板弱项进行补链强链。 唐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决的办法就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针对每一个被卡脖子的风险点布局项目,由企业牵头,协调高校、行业专家进行研发攻关,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支持引导,合力解决问题,保证产业链的安全。 按《“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医药工业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 营业收入 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可喜的是,据 中国医药 企业管理协会透露,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的企业越来越多,研发布局较早的药企陆续有创新产品上市放量, 创新药 贡献的收入占比不断扩大,多家代表性的大型医药 创新药 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仿制药。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成为此次国常会的关注点。会议提出,要加大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一批医疗装备领域领军人才。 唐岳表示,医药和医药装备研发周期长,创新难度大,需要头部企业树立长期主义思想,板凳一坐十年冷,发扬工匠精神,执着、专注,久久为功。希望国家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国内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所用。 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陈志南院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要推动医药行业发展,必须创新机制,聚集人才。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要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发挥,有利于产品研发。第二,完善产业政策。出台支持和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激发行业内外资本投入、促进科技创新。第三,注重产业分工和协作。以开放的姿态,不仅要与国内同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而且也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协作交流,包括共享市场信息、共享资源平台、共享标准规范等。 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国常会还提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大保护力度,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我国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中医药优质 医疗服务 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持续增强,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