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学校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童开始识字、明理,并最终在系统继承前辈们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走向文化的创新。 今天的“汉字中国100讲”,将为大家介绍东汉时期的讲经画像砖,透过它,大家能对汉代蜀地的文教情况有一初步认识:画像砖砖面共有三人,皆头戴进贤冠,身穿宽袖长袍,相对叙谈。右侧一人或为师长,正在授课,左侧二人手捧书简,虔诚肃穆,聆听讲学。画像砖整体风格古朴、简约,场景设置清晰,展现了东汉时期蜀地的浓郁文化氛围。 说到汉代蜀地的教育,就不得不说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的文翁。文翁年少好学,通晓《春秋》,为政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他来到成都后,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文翁还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如今的石室中学),而后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文教之风盛行,史书称“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图片来源 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 剪辑 大川机器人 校对 徐登林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