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12月6日,资阳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主题,谈举措、议良法,共同探讨如何走出一条川中丘陵地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全会在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明确了“打法”: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实现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发展。 随着这份“施工图”出炉,资阳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逐渐清晰。 做强城镇 以产兴城,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 不久前,省委全会明确,要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写好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资阳该如何破题?此次全会给出“解法”:要以产城一体为突破口,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何要以产城一体作为突破口?“这是基于对资阳市情的判断。”资阳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黄玉斌进一步解释,资阳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小市、大县”特征明显,城镇承载能力较弱。同时,当地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支撑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做强产业、以产兴城,才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 方向已明,如何阔步向前?全会进一步细化“施工图”:增强主城、强化县城、培育中心镇。 先看增强主城。资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资阳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唐文注意到,此次全会赋予了资阳高新区、资阳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主阵地和城市发展新空间的新定位。在他看来,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极核引领带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促进中国牙谷、临空智谷、天府艺谷协同发展,同时,建设与成都东部新区功能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中国牙谷”科创园。 资阳观察 吴昊江 摄 再看强化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县城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要引导县域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具体来看,雁江区将要推动天然气、食品饮料等产业快速发展,安岳县则聚力清洁能源、纺织鞋服等产业成链发展,乐至县则重点发展先进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 除了轰响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与会代表认为,还要进一步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安岳县委书记刘建华现场分享经验——当地通过打造鞋服产业园、天然气化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未来,我们还将推动‘园区提质’‘企业满园’等行动,推动园区提质提标,产业集聚发展。” 在培育中心镇方面,全会提到将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推动乐至县劳动镇、雁江区中和镇、安岳县石羊镇等建设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强镇、商贸强镇和文旅强镇。这一点,乐至县委书记文勇深有感触,近年来,劳动镇背靠陈毅故里景区等红色旅游资源,主打旅游融合牌,不仅提升了该镇的承载服务能力,还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支点。 振兴乡村 以城带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除了要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要抓好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的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怎么抓?产业振兴被反复提及。 “要把握一个首要任务,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管昌平认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巩固粮油、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为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柑橘、柠檬、蚕桑等“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尤其是要在精深加工方面做文章,不断提升‘资味’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益。” 此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与会代表讨论的重点。“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基础工程。”雁江区区长杨天学介绍,当地通过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人居环境。 “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是全会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出的又一剂“良方”。刘建华认为,连接县城、辐射村庄的场镇将成为村民过上现代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他透露,安岳将坚持村镇一体、抓镇带村,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强镇、商贸强镇和文旅强镇,打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便利生活圈。 路网等基础设施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至县县长彭玉秀表示,为了提升农村公路品质,乐至将加强乡村路网和交通主骨架高效衔接,加快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 资阳观察 吴昊江 摄 打造和美乡村,不仅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还能提升乡村的对外影响力。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说,近年来,晏家坝村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建设和美乡村,从乡村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等方面发力,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路宽了,房子漂亮了,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查玉春说,当地还增设游乐设施、建设打卡地,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相融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