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文/图/视频 四功五法、五大声腔、戏曲场面……12月24日,位于红星路二段的陈巧茹戏曲名家工作室热闹非凡,展示厅内,陈巧茹向观众介绍工作室展示的川剧表演历史和戏曲表演绝技,来自学校的孩子们对这里的陈设充满好奇。 杜建华讲解川剧丑行 当天,由陈巧茹戏曲名家工作室、杜建华戏曲名家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川剧·名家·对话”系列活动举行。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巧茹和著名川剧理论家、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杜建华现场讲解戏曲,通过川剧表演和对谈互动,让观众感受戏曲魅力,看懂川剧“门道”。 川剧名家、戏曲爱好者、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等学校师生参与活动,共同探讨戏曲艺术。作为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此次也是陈巧茹、杜建华戏曲名家工作室首次联合举办戏曲推广活动。 陈巧茹、杜建华讲解戏曲艺术 现场展现“打饼”全过程 不拘泥于行当是川剧魅力所在 活动现场,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黄凌暄、邓方园带来了川剧《打饼》。川剧《打饼》是传统戏《潘金莲》之一折,该剧讲述了武松回家探兄,其嫂潘金莲见其英俊,借模仿其兄武大郎做大饼的模样以情挑之,武松凛然相拒,劝嫂改邪归正。 川剧《迎贤店》现场演出 “这是一段完全来源于生活的表演,舞台上是没有道具的,但‘打饼’的全过程都可以靠演员们的动作呈现。”陈巧茹在现场介绍,该剧是花旦的表演功夫戏,剧中潘金莲由花旦应工,重身段表演,其“打饼”的全过程,从舀面粉、称面粉、舀水和面粉、揉面粉、捏饼、吹碳灰、启子烙饼,直到饼熟装进托盘走圆场,做每个动作的同时,都要对武松进行挑逗,全由手眼身法的虚拟动作来表现,将生活的自然形态予以艺术化,极富特色。 “在川剧艺术中,潘金莲有各式各样的演法,在《挑帘》中有闺门旦的含羞,《金莲调叔》则变为小花旦,《武松杀嫂》时又为泼辣旦。”陈巧茹以潘金莲为例讲道,中国戏曲有行当之分,而川剧最大的特点是不拘泥于行当,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的转换而变化,“这也是川剧的魅力和个性所在”。 川剧《打饼》现场演出 除了向观众科普川剧旦角的表演,陈巧茹还教观众看戏如何从“看热闹”到“看门道。她认为,现在川剧需要吸引年轻人,但不能只是一味迎合观众,“要让观众们了解,川剧不光是变脸和吐火,走进剧场也不只是因为新奇和好玩,而是真正向他们展现戏曲的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等丰富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戏曲的底蕴和魅力,真正让戏曲走进人们心里。” 川剧票友演绎“婆子丑” 打造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备的戏曲活动 本次活动还特邀全国模范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副校长叶德元参与,作为资深川剧爱好者,他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们共同演绎了川剧《迎贤店》。作为业余川剧表演者,叶德元饰演的店婆,展现出小店主人唯利是图的嘴脸,赢得满堂喝彩。 “《迎贤店》中的店婆属于婆子丑,堪称中国戏曲舞台上独一无二的经典艺术形象。”杜建华介绍,婆子丑作为极具代表的丑行类型,多扮演中、老年妇女,特点通常是性格明快、慈祥风趣,抑或直爽、泼辣、凶悍,除了《迎贤店》的店婆,《投庄遇美》中的梅媪、《鸳鸯谱》的乳娘都是典型形象。 “川剧丑角以身份、地位和穿戴划分为袍带丑、官衣丑、龙箭丑等,以年龄、性别划分为老丑、婆子丑、娃娃丑,以程式功法、技艺、行当划分为武丑、矮子丑等。”从川剧理论的角度,杜建华为观众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川剧丑行艺术鉴赏课。 “虽然我之前也看过很多场川剧,但今天感觉第一次看懂了川剧。”一位现场观众表示,她是新晋戏曲爱好者,“这样将戏曲表演和戏曲理论结合的方式很新颖,避免了只看戏看不懂,只听理论又觉得枯燥,很适合我这样的戏曲‘小白’。” “这次两个戏曲名家工作室联动合作,希望能更好地发挥戏曲名家工作室的效应,给大家带来一场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备、观赏性与研学性共有的川剧文化活动。”陈巧茹表示,依托戏曲名家工作室这一平台,接下来还将尝试各类戏曲推广活动,“目前计划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对谈,邀请名家们‘跨界’参与,包括徐棻、魏明伦、李伯清等前辈,探讨戏曲表演与剧作、导演、音乐、舞美等的关系,推动川剧艺术在当下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