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新年伊始,当人们还沉浸在迎新欢乐中时,一场强震不期而至。 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截至发稿时,死亡人数已升至48人。目前尚无中国公民伤亡报告。 根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说法,地震已造成严重损失,救灾工作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4年第一震似乎释放出超出想象的破坏能量,其成因、特点、走势受到高度关注。 一连串“冲击波” “我以前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地震。”石川县七尾市74岁居民杉森信子(音译)说,她试图抓住电视机不让它倒下来,但无法做到,因为她自己都在猛烈地左右摇晃。 正如杉森信子的切身体验,此次地震被视为该地区40多年来最强烈地震。 其强烈程度可从震后一连串“冲击波”中感受到。 首先,日本气象厅十多年来首次发布“大海啸预警”。 这也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首次发布“大海啸预警”,意味着海啸将激起逾5米高的海浪。 所幸,“大海啸预警”后降级为“海啸预警”,并于2日解除。 其次,地震造成广泛破坏与影响。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二警告,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并引发火灾,已“造成严重破坏”。 据报道,重灾区轮岛市发生严重火灾,约200栋房屋起火。火情现已得到控制。 强震发生后,日本多地供电供水中断。据北陆电力公司网站消息,截至2日凌晨,石川县有约3.3万户家庭供电尚未恢复。 1日晚,震区近10万居民被疏散。直到2日海啸预警被解除后,许多人才返回家中。 此外,包括新干线、航空、公路等交通运输也一度中断。 第三,周边国家也神经紧绷。 地震发生后,韩国、朝鲜、俄罗斯也发布了海啸预警。 为何这次地震的“震撼力”如此巨大? 地震专家认为与本次地震的相关特点有关。 有日本专家表示,能登半岛区域3年多来地震频发,本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即一系列没有主震的地震,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 还有日本地震专家指出,此次能登半岛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其表现是纵向摇晃强、震源浅、广泛地区有震感等等。 对此, 地震专家孙士鋐研究员 认为,能登半岛地震应该是以逆冲为主的地震。 孙士鋐解释道,地震一般由断层错动所致,而断层错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水平错动,即断层两侧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种是垂直错动,即断层一侧向另一侧俯冲。 前者形成走滑型地震,后者形成逆冲型地震。但两者区分不是绝对的,往往兼而有之,只是看以何种方式为主而已。 除了纵向摇晃剧烈、震源浅、广泛地区有震感等特点外,孙士鋐补充道,逆冲型地震还易于引发海啸。 “相比水平错动的走滑型地震,垂直错动的逆冲型地震通常会引发海啸。因为逆冲会造成地面升降,导致海水倒灌、陆海落差等。” 不过,在孙士鋐看来,这次海啸量级不大,低于预期。 据悉,1日震后,日本海沿岸部分地区掀起约1米高的海啸。 “形成大海啸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孙士鋐说,一是地震震级高;二是水源足够。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区,就能为海啸提供充分的水源;三是地面出现明显的大面积升降。而这次地震并未完全“达标”。比如,虽然震级足够高,但地震发生在海域较浅的日本海一侧而非深海域的 太平洋 一侧。 那么,本次地震又缘何而起?多名日本专家一致认为与“流体”活动相关。板块运动使水等流体上升,进入断层缝隙,进而诱发地震。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西村卓说,本次地震的特点是水流入范围较大,可能东西跨度达到100公里以上。不过,仅是流体还不会诱发如此规模的地震,估计相关区域原本就积累了应力需要释放。 孙士鋐认为,从根本来说,地震就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在某个时段较强,在某个时段较弱。从大背景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已然进入活跃时段,呈现较强活动状态,具体表现为地震频发、火山喷发、全球变暖等等现象。 以地震为例,2004年印尼发生8.7级强震并引发海啸、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电站泄漏、2015年智利遭遇逾8级地震、2023年土耳其发生7级以上强震等等。此次日本西海岸地震恐怕也离不开这一大背景。 地震新动向? 日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 太平洋 地震带上,地震多发。数据显示,日本每年会发生多达2000次地震。全球范围内,6级及以上地震中,有20%发生在日本。 不过,在人们印象中,日本大地震似乎较少发生在1月以及西海岸,相比之下,东海岸倒是强震多发地,比如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 能登半岛地震是否预示着地壳变动的新态势? 在孙士鋐看来,地震发生时间并不固定,也无规律可循。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就发生在1月。 但在地域方面,这次地震确实显现出两个新动向。 他指出,由于东海岸位于 太平洋 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处,刚好是俯冲带,“碰撞处的应力作用最大”,因此日本大多数地震、特别是强震主要集中在东海岸,而非西海岸。而这次在西海岸也发生7.6级强震,可以说是一个新动向。 另一个新动向是,即使在日本西海岸,过去地震也主要发生在西南部,而非北部,此次向北延展,可以说填补了能登半岛这片地震“空白区”。 再放大视野,如果结合去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或许可进一步发现,近几年全球地震活动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去年土耳其发生7.7级地震,余震持续密集,造成土逾5万人死亡。 孙士鋐指出,土耳其有两条大断裂带——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与西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过去百年来,土耳其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然而,去年2月的地震却“跑”到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 “日本这次情况与土耳其有点类似,可以说是继土耳其之后,再次出现强震转向非主体地震多发区的一幕。”孙士鋐说,大地震开始“光临”那些少震地区或者少强震地区,地震活动在地域上的变化对未来具有警示意义。
阅读更多(Read More)

作者 gocp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