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这些天,哈尔滨是一天一个新花样,这座城市凭借独特的冰雪美景,层出不穷的迎客妙招以及热情大方的待客方式吸引不少人前往。但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差异,当身在南方的四川人第一次到东北,身体难免会出现不适。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多学科医生总结的健康“攻略”,助您开开心心去,健健康康回。 攻略一,调整饮食,减轻肠胃负担。 医生提醒,在街头巷尾,南方游客看到冻柿子、冰糖葫芦等东北最具特色的美食就容易迈不开腿,但再好吃的东西也一定要适度,建议应避免空腹进食大量的山楂、黑枣、柿子,以免引起腹痛,患上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除了这些冬日“硬货”,常见的东北特色菜有炖菜、锅包肉、酸菜、粉条、烧烤等,相较南方饮食更偏重高脂肪、高盐分、高能量,过量进食会导致肥胖、消化不良、脂肪肝,短时间内加重胃肠道负担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或者急性胰腺炎。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逐步适应,建议到达东北的前三天,以少食多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吃热食,少吃生冷食物,以防胃肠不适。 攻略二,防寒保暖,保湿防冻。 北方气候干燥,室内的暖气火力很足,保湿问题尤为重要。医生建议,室内可适当使用加湿器,使用高滋润高保湿类型护肤产品(包括面霜、润唇膏、护手霜、身体乳等),可防止皮肤干燥、皲裂。建议大家要带保温杯定时喝水,补充水分。另外,北方冬天的紫外线也很强,戴上防晒霜有备无患。 哈尔滨的冬季非常寒冷,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出行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保暖准备,包括选择适合的羽绒服、手套、帽子等,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更应注意。重点保护好耳、鼻、手、足等末梢部位,佩戴好帽子、耳罩、围巾、手套等防护装备。任何皮肤部位的发红或疼痛,都表示冻伤可能已经开始。应尽快从寒冷区域离开,或对所有裸露部位的皮肤加以保护。复温后外用冻伤药膏如冻疮膏、生长因子凝胶、抗生素软膏等;情况严重需及时送医。 攻略三,雪天防摔和“企鹅式行走”更配。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科医生提醒,滑雪初学者摔倒时都爱坐“屁蹲儿”,一紧张就往后仰,而造成骶骨骨折。预防骨折建议,首先进行充分热身,让关节囊、滑膜、韧带与肌肉从静止与固定的模式中“苏醒”过来。其次,要准备良好的防护装备,确保穿戴适应性良好的滑雪装备,包括防寒衣物、护目镜、手套、头盔和滑雪靴。同时,也要有教练及熟练人员的指导和保护,学会不同姿势下摔倒时自我保护的动作,建议雪中“企鹅式行走”,走路手别插兜,摔跤手不撑地。身体重心前倾,轻度屈膝,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保持轻度外八字的状态走小碎步。万一要摔倒,尽量不用手或肘撑地。如在滑雪时摔倒,可先判断下受伤程度,若有出血,不可用雪去揉搓伤口,应及时包扎;若摔倒后髋关节、胸、腰段脊柱疼痛,千万不要强行坐或者站立,以免造成更严重的移位和损伤;若一旦发生骨折,应立即用夹板固定伤肢,及时就医。 攻略四,戴好护目镜,远离雪盲症。 不少南方人第一次看到大面积雪景,多少是带有几分兴奋的。但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甚至暂时失明,也就是常说的“雪盲症”。医学上称作“电光性眼炎”,是一种急性光源性眼病,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有剧烈的异物感和疼痛,症状有怕光、流泪和睁不开眼,可见眼前黑影,暂时严重影响视力,故误认为“盲”。 医生提醒,观赏雪景或在雪地里行走时,最好戴上黑色太阳镜或防护眼镜,避免雪地反射的紫外线伤害眼睛。墨镜选择外包装标有“100%防紫外线”“UV400”“防紫外线”等字样。否则,佩戴劣质的墨镜易使瞳孔扩大,加重反射程度。如果不慎得了“雪盲症”,应到黑暗处或眼罩遮住后使用冷敷,尽量闭眼休息,不要去揉眼睛,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群、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严重者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攻略五,搓澡虽好,但有几类人不适合。 专家提醒,南方环境潮湿温暖容易出汗,适合每天沐浴或者多次沐浴,所以南方人的“死皮”其实并不丰富,不需要用力揉搓甚至用浴盐等摩擦剂清洗。过于粗暴的洗浴方式,可能破坏皮肤角质层,甚至导致皮下出血,进一步紊乱免疫功能。所以,在北方洗澡要适可而止。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