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大幅增加科技出访团组数量、拓展海外站点和基地建设……1月26日,记者从科技厅组织召开的全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四川将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简称“国合基地”)合作关系、提升基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驱动发展。 会上透露,过去一年四川国合基地不断优化完善布局,共同支撑重大科技外事工作,促进国际联合研发,持续吸引和培养国际高端人才,积极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但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这都对科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提出了新要求。”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借力项目和平台,拓展国合基地合作关系 当前,与四川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州、省、市已有400多个。“从基地合作关系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创新大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还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关系。”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会上,进一步拓展国合基地合作关系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此前,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已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总部签署协议,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今年,我们将利用这个项目契机,邀请全球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加速打造国际一流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与技术开放共享平台,加强聚变堆相关技术研发。”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国合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合基地也将进一步扩宽国际顶尖人才来校渠道。“我们以学者为先,持续发挥中药针灸脑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平台优势,引进相关人才,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化学术团队,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会上透露,四川今年将大幅增加组织的科技出访团组数量,并拟与芬兰、法国、丹麦、巴西、智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创新主体共同开展交流活动、技术转移对接,进一步拓展科技合作空间,积极争取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整合资源,促进国际技术转移转化 部分基地成果转移转化效果不明显也困扰着四川国际科技合作。与会者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基地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合作创新关系还不够深入。 譬如,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引进来”还局限在学术研讨、合作发表论文、人员互访方面;“走出去”则以科技援外项目的技术培训和输出为主,落地实施的项目较少。“基地主动谋划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与会者说。 在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国合基地是四川对外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阵地。为进一步提高国际技术和成果转移转化,四川今年要着力加快资源整合,建设载体体系,推进基地优化重组。 具体来说,四川计划将国合基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外资研发中心、海外的研发和孵化实体,整合为统一管理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体系。“这有利于我们对发挥引领作用好的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对不作为的基地进行优化重组。”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将打造面向国际技术转移和科技合作的实体性平台和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提升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促进更多合作成果“引进来”“走出去”,并拓展海外站点和基地建设,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去年,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洽谈对接技术转移项目200余项,促成国际技术转移转化6项,合同金额约670万元,推动技术合同登记额约1300万元。其运营管理单位成都兴隆智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通过进一步拓宽国际技术转移渠道,完善生态服务体系,打造人才培育基地,来促进国际技术转移转化。 此外,四川今年还将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提前谋划启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筹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撑重大外事任务,保障国合基地健康发展。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