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2024三农词典 碳标签:是一种量化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环境标识。 农产品碳标签机制是一种表明农产品的碳足迹大小的标签制度。 碳标签农产品,代表一种绿色低碳化农业发展理念。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新年伊始,蒲江春见(耙耙柑)获得碳标签评价证书,成为2024年的第一个碳标签农产品。 农产品贴上碳标签,有望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新风口。 对于工业领域而言,碳标签并不新鲜,但在农业领域,碳标签是一个“新面孔”。 从浙江天目水果笋,到四川蒲江爱媛橙、蒲江耙耙柑,近三年来,碳标签农产品不断涌现,刷新供给侧和消费侧的理念认知。从工业到农业,各行各业纷纷聚焦,碳标签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让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碳标签由生态标签演变而来。每一个碳标签,都在告诉产品接受者,生产该产品在一个生命周期的系统边界内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其碳排放情况在行业内属于什么水平。 2013年《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为建立和健全中国碳标签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石。去年底,两份政策的发布为我国碳标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2021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天目水果笋”成为我国第一个碳标签农产品,之后,更多的碳标签农产品涌现出来。 蒲江诞生了两个碳标签农产品——蒲江爱媛橙和蒲江耙耙柑,这是我省唯二的碳标签农产品。作为成都的核心柑橘产区,蒲江发展了45万亩高品质柑橘。 从106省道进入蒲江县,道路两边“银装素裹”。为温暖过冬,每一棵耙耙柑树上覆盖有一层白色薄膜。眼下正是耙耙柑成熟上市的季节,一个个拳头大小的耙耙柑,各自在纸袋里积累糖分,酝酿最佳的口感。 近一两个月,蒲江农民专业联合社工作人员张建平主要干了一件事,就是为蒲江耙耙柑申报碳标签评价证书。据了解,碳标签评价是由国家认证的、具有评价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 “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半月,主要是配合第三方机构进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核算。”张建平告诉记者,这一个半月背后,由过去一整年积累的数据做支撑。 在蒲江县鹤山街道狮子树村,家家户户都有10余亩柑橘园。2005年左右通过品种改良,形成了以爱媛橙、耙耙柑为主的品种格局。狮子树村党支部书记王治宏种柑橘30多年,在得知蒲江耙耙柑获碳标签评价证书后,直言“碳标签让蒲江柑橘更有竞争力。” 碳标签农产品,代表的是一种绿色低碳化农业发展理念。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遥感所”)农业绿色发展中心负责人杨雪青认为,量化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碳足迹监测体系。近年来,省农科院遥感所利用遥感技术在低碳产业发力,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净碳排放的多时空动态监测。杨雪青说:“碳标签将碳排放数值量化,是对碳足迹监测的结果。” 面对全球新的碳排挑战,中国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在政府主导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规则正在全球范围深入推进。“国内农产品贴上碳标签,相当于获得一张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杨雪青认为,碳标签农产品,可以增加国内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张建平认为,蒲江耙耙柑贴上碳标签后,溢价能达到30%左右。 “两个替代”促进低碳化 “碳标签制度的核心在标准化。”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对碳足迹的认证或评价,实际上都是一种符合性判定,涉及标准问题。” “农业碳标签起步晚,本质上也是因为农业生产过程很难标准化。”杨雪青指出,建筑业等工业,很早就推行碳标签机制,可以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主要是因为行业自身有一套标准,进行数据收集时有据可依。 但农业生产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气候条件,种植环节中品种、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选择,栽培管理方法等环节各有差异。”杨雪青说,农业的非标准化更多地体现在种植环节,而这恰恰是碳排放最为集中的环节。冷链物流、交通运输、食品加工行业等环节,拥有一定标准,更易实现低碳优化升级。 在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管理科科长肖刚看来,蒲江县爱媛橙和耙耙柑先后成为碳标签农产品,是“两个替代”推行绿色低碳化种植的产物。 “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是“两个替代”的内核,这几乎是蒲江种植户的共识。据统计,蒲江全县实现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超过75%,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70%。在蒲江种植户的身体力行下,蒲江柑橘产业实现了低碳化生产。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