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杨艺茂 文/图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公元767年,岑参赴嘉州任刺史。抵达嘉州(即现在的四川省乐山市)后,他登上凌云寺,写下了这首开阔雄健的《登嘉州凌云寺作》。 阿来在清音亭 3月23日上午,著名作家阿来踏上了岑参的“嘉州路”,以沉浸式行走拉开了阿来系列讲座“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乐山专场活动的大幕。他从岑参当年踏上的石梯缘凌云山而上,在龙湫虎穴、载酒亭、东坡楼、清音亭等抚今追昔,鉴往知来,遥想岑参、苏东坡当年到此一游的情境,看他们看过的风景,念他们写下的名句…… 本次活动由乐山市委宣传部、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阿来书房、乐山市文广旅局、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等承办。 龙湫虎穴位于乐山大佛景区北门入口步行上山必经之处。清嘉定知府史致康草书的巨大“龙”字镌于水池岩壁之上,字约三米,一笔书就,矫然遒劲,形似巨龙。龙湫左上方岩壁上,还刻有一草书“虎”字。阿来说:“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一诗中,就有’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之句,可见他当时登山时,看到的就是这里,他的描述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精妙的。” 往上,就是载酒亭。经过的石壁上刻着明代嘉州知事郭卫宸手书的“苏东坡载酒时游处”几个大字。载酒亭一侧,就是岑参书写的凌云寺了,创建于唐初的凌云寺被保护得很好,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 阿来讲解龙湫虎穴 值得一提的是,参天古木楠树令阿来驻足停留,精通植物学的他将楠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一一道来。而除了植物,阿来对自然地理也是深有研究。在登山的过程中,他就多次提到凌云山上目之所及的石头、岩壁、悬崖处都是红砂石,对于这种石头的形成,阿来解析道:“四川盆地以前是海,是湖,后来地壳发生运动,海底的沙,湖底的沙就升上来,沙子都被压紧了,形成了沉积岩,所以整个四川盆地都是红色的基调。”阿来还特别提到了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旅行日记中,李希霍芬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之后便看到河边长长的红色城墙……岷江对侧矗立着绿色的丘陵,其岩壁是红色的……嘉定府不是大城市,看起来以前更小,因为现有的城墙里面还有一圈老城墙,也用红砂岩石块建成的,城门还保留着……” 阿来讲解红砂石 穿过凌云寺,上到东坡楼。楼院内有清代以来石刻碑记10余通,其中尤以道光年间所刻东坡画梅菊四幅及东坡笠屐图画像最为精美。东坡楼正对的清音亭是阿来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许是因为自身是苏东坡的超级粉。阿来识得“清音亭”三字取自苏轼书法,亭内刻有南宋邵博的《清音亭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寺,寺之南山又其胜也。嘉祐中,东坡先生字其亭曰‘清音’,则又南山之胜也。”阿来打趣道:“苏东坡回来探望母亲时都待不住,没少来这儿游玩啊。” 阿来讲解红砂石 离开凌云山,阿来去到了嘉州古城。那里,有明代的嘉州古城墙。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州李辅继续主持修建西北两段城墙,以玉凤山、高标山、海棠山、九龙山这一天然屏障,就山体以条石堡坎筑砌,名曰“刊山为城”。古城墙里的海棠山,岑参为其写下“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的名句。有意思的是,阿来站在海棠山旧址上,想起了苏东坡和杜甫。他提出来这样的疑问:“不仅是乐山,整个四川都遍植海棠,海棠是很多诗人的笔下花。但杜甫为何从未写过海棠?”现场无人能解,阿来笑道:“杜甫的母亲名为崔海棠,出自名门望族清河崔氏。他不写,有可能是为避名讳。”与之相反的,是苏东坡对海棠的热爱。阿来说:“他被贬到惠州之后,在他住的地方发现了一株海棠,不起眼,也无人认识,他就很气,写’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不认识的就是土人。” 关于岑参、杜甫、苏东坡等诗人名士与嘉州还有怎样的故事?23日下午3点,阿来将在乐山市博物馆开讲“岑参嘉州诗”,主讲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江上阻风雨》《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并序》《咏郡斋壁画片云》《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六首诗,并辅以李白、谢灵运、杜甫、薛能、苏轼等同样咏嘉州的诗作,解读嘉州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 川观新闻将进行全程直播。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