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4月19日,总台中国之声独家报道了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 存在严重造假现象,甚至有村支书名下办理了20张营业执照 。 △某村支书名下的部分经营主体 报道播出后,阳高县委、县政府已组织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经初步核查,阳高县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造假情况。 当地表示,深刻认识到县委、县政府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作落实不到位,重安排部署、轻管理指导,对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把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简单理解为注册即培育、入库即发展”等误读曲解、执行偏差的问题,发现不及时、纠偏不够。为此,阳高县在全县范围内立即开展市场主体“大起底”,对排查出的非正常市场主体依法公示注销,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制定规范培育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的内生活力。同时,对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现象继续深入调查,并以此为戒在全县各领域组织开展警示 教育 ,举一反三进行规范整治,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据中国之声,近日,多位山西大同阳高县的基层干部通过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当地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 这两年,阳高县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考核,乡镇领任务再分到村里,村支书只能找亲朋好友完成登记注册,甚至把多个经营主体都注册在自己名下。 多位基层干部表示,这样的层层摊派实在吃不消 。 大同市阳高县基层干部反映,从2022年4月起,阳高县有了“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县里派给乡镇,乡镇再派给村支书。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次任务2024年2月26日下发,要求2天之内,镇里要新注册9家企业,最终他们镇超额完成任务,注册全都是“个人独资企业”。这样的要求,每个月都有。 从去年8月到今年2月,全镇共注册企业200多家,有人半年时间开了6家公司 。 基层干部: 本来注册是自然人的自愿行为,但注册量少,要完成“市场主体倍增”的数量任务,县里给乡镇、街道摊派,合作社办理多少个,公司办理多少个,每个月都有任务。乡镇没法只能给村里摊派,村支书只好找人注册没有实际营运的执照,这个月刚办完,下个月任务又来了。 每个月都要通报,完不成挨批评 。 △层层加码摊派任务 (受访者提供) △阳高县2022年4月-8月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分解表 公开信息显示,阳高县全县常住人口18.66万人,户籍人口26.29万人。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 他把能找的关系都找遍了,放开注册要求后,干脆把注册的企业都放在自己名下 。“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没法找群众了,就只能一个人做。” 记者查询到,一位村支书名下注册了23家市场主体,只有3家是2022年前实际运营的合作社,其余20家有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及公司,涉及鞋店、服装店、水果店、货运队、养殖场、水产店、鲜花店、建材厂,两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 △某村支书名下的部分经营主体 记者向阳高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咨询,工作人员说, 所有的注册都需要实名认证,都是经过本人同意的 。 阳高县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 新增市场主体6792户,总量达22615户,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4956户,其中企业和涉税主体占比分别达到49.61%和67.55% 。 大同市阳高县某基层干部: 市场主体增长很多,数据上比较好看,但实际上对经济发展一点用也没有,也解决不了农民的实际困难。 不这样做,县里交不了上级的差,每个月还要排名 。 △2023年10月的全县排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