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潮新闻 记者 沈晶晶 张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燕巧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新婚仅一年,他离开宁波,奔赴山区丽水。这一待就是18年,为云和、缙云、松阳等地发展积极奔走; 扎根松阳时,他用一年时间,走遍400多个村庄,开启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为全国乡村振兴创造浙江经验; 到省直机关工作不久,他又远赴四川,带领154名干部和1000多名专技人才,投身浙川东西部协作…… 他说,人活一辈子就是要做事,为人民做事,为国家做事,为时代做事。 为了这份壮丽的事业,他交出了全部的自己—— 2024年3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简称“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王峻因病不幸逝世,年仅52岁。 生命骤逝,斯人已远。 但是,跟王峻熟识与不熟识的人们心里,他坚守的事业还在。一如他的网名,“独山松”,傲然挺立。 理想者 一个月后,四川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里,“蓝鹰之星”冠名班的565名学生就要毕业了。有的,将读书深造;有的,将到浙江就业,成为技工、设计师等…… 通过职业技能学习,职中学生能有出彩人生。 这得益于“蓝鹰工程”。这也是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中,王峻倾力推动的标志性工程。 2021年,根据中央部署,按照“一省对一省”原则,浙江结对帮扶四川。结对规模从原先40个县,增加到68个县。 当年6月1日,王峻作为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带队奔赴四川。 临行前,他给赴川挂职干部人才,也给自己,出了三道题—— “援川为什么?” “在川干什么?” “离川留什么?” 有人不解,浙江每年带去30多亿元资金,再加社会帮扶资金,要做800多个项目,这还不够? 朋友也不解,在浙西南山区待了18年,王峻怎么还往大山跑? 爱人卓丹却明白,这一情怀,正是两人初见时最吸引她的——王峻眼里有光。 妹妹王琛想起一件往事:高考前,18岁的王峻写下长信,思考人生价值,“他说,人活一辈子,一定要为理想奋不顾身。” 大学毕业,到宁波建工集团工作,后经省委组织部公选,30岁的王峻前往云和任副县长。离家车程七八个小时,他没有怨言:“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在云和县委组织部长、缙云县委副书记等岗位锻炼后,40岁的王峻任松阳县县长,他在任职发言时说:“当官是一时的,干事业是一世的。” 这颗心,只有一个理想主义者方能理解。 时代的、国家的、人民的事业,化为个人的事业,融入王峻的生命,支撑他奔走基层一线,驱使他踏上巴山蜀水。 赴川动员会上,他动情地说:“我们要深刻领悟,浙川东西部协作是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百姓共同富裕的‘国之大者’。” 秦巴山脉,千里彝山,雪域高原,都见过他的身影。那三道题,他写下一个个答案。 其中之一,就是“蓝鹰工程”。 一次,工作组到成都市中和职业技术学校调研,校长黄宗良感慨:“你们到职中,来对地方了。这是困难家庭孩子集中的地方,也最需要帮扶。” 几天后,王峻让各工作队排摸情况,开展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蓝鹰”,意为“蓝领鹰才”,用技能改变命运,让匠心成就梦想。 首个试点,选在沐川职中。 浙江省驻乐山市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军卫记得,2021年10月,王峻首次到沐川调研,下车就问:“‘蓝鹰工程’怎么样了?”不久后,他又在汇报材料上批示,手写了一整页纸,“他将此看成关系高质量脱贫、关系东西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 在王峻指导下,工作队结合诸暨优势产业,政企联合建起机械加工、袜艺设计等实训基地,组织绍兴等地教师定期授课,还与海亮、万安等企业签约,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一次现场会上,校长张攀介绍:“‘蓝鹰之星’冠名班已培养600多名学生,近半来自困难家庭。有学生工作不到一年,月收入过了万!” 站在展板前的王峻,嘴角上扬,眼睛微眯,笑得像个孩子。 2022年,“蓝鹰工程”在浙川对口地区全面推广。 与此同步,从打造产销“两地仓”,到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赴川挂职干部人才在王峻带领下,开展产业合作、消费帮扶、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工作,助力四川结对地区高质量发展。 入川三年,国家东西部协作工作年度考核中,浙江均居全国前列。 探路者 王峻做事有何特点? 很多人想到同一个词——创新。 2011年11月,王峻履新松阳,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这座从松古盆地长出的小城,有1800年建县史。古城肌理清晰,乡镇各有风貌,还保留了100多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数量之多,居华东地区前列。 生态文明时代,地处偏远、基础薄弱又有些资源的山区县,如何实现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