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依托成都博物馆的浓浓的蜀地元素,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民乐团在此举行“锦城丝管乐纷纷”民乐快闪,将国际博物馆日氛围拉满。 当天,成博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社教活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创新教育: 博物馆藏品变“教学”模具 探究“发音原理”的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教学模具,而是博物馆实物藏品—“五代伎乐俑”;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不仅客串起了理论老师,还对学生的仿制乐器调音……这样别开生面的物理创新教育课你见过吗? 成博与成都中小学校携手,将学校创新课程开到了博物馆。如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推出“我的课堂在博物馆”系列馆校合作课程;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联合打造“博物馆里的自然课·来一场环球自然之旅”馆校合作课程⋯⋯ 课堂开到博物馆。 “关于博物馆藏品的知识更多元、更形象。”主讲老师胡紫薇介绍,以成博的藏品皮影为例,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杠杆原理的巧妙运用更折射出古人的智慧。将物理知识与博物馆藏品相结合,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更易于理解的直观形象。此次,学校与成都博物馆合作,博物馆专业人员设计了“古音蓉韵”这样的主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很多师生都表示,玩得开心、学得认真。 成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历史、地理、美术、语文、生物等。如,在美术课上,老师以陶俑的形象设计卡通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古人尚朴的美学理念;语文课上,通过讲解蜀锦、交子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地理课围绕都江堰工程,带领学生探究成都平原与水的密切关系,探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除了精彩的馆校合作课程,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成博还推出“神奇的动物在哪里”展厅英文课程、“周末儿童博物馆·成博带你游成都”等一系列课程。 交流研究: 与学术大咖、顶尖博物馆“面对面” 当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教授孙华走上成博讲坛,与听众一起分享《中国古代的都城——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及四川的贡献》。这场讲座也是成博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最后一场讲座,现场听众依旧爆满。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在成博开讲。 据悉,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成博将学术研究交流放在重头,于5月14日至18日迎来学术讲座周,先后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左志强等5位学者走上成博大讲堂,分享关于成都历史、重要考古发现、博物馆展览等讲座。 在成博的系列活动中,学术研究还推出公众课堂的形式。据统计,公开课期间,成博迎来千余线下和百万级线上听众的聆听。 日前,成博还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展开线上“交流”。“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搭建世界‘朋友圈’,与世界一流博物馆一道,创新学术研究的转化利用,为观众献上世界高品质展览。”成博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都博物馆供图)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