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人 物 简 介 王亚民,历任河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社长以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等职,获得“中国韬奋出版奖”、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荣誉。曾策划编辑了《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二十世纪文学名著》等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项的精品图书。在任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期间,主抓故宫经营和文创产品,其间故宫打造了多个文创爆款;策划《清明上河图3.0》数字产品以及《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等多个展览,实现了让深藏在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 成千上万种文创产品,既根植于故宫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创意无穷,成为了现象级的文化消费产品 · 只要我们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够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 · 搞文化创意,是点性思维还是线性思维,是产品思维还是产业思维非常重要,这需要从业者眼界和格局到位,具体的操作到位 · 要让文物和艺术真正“活”起来,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必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它可以让文化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 无论是做展览还是做产品,怎样给人更多的体验和收获?怎样体现人民性?这值得思考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摄影 韦维 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折扇、刻有“如朕亲临”字样的行李牌……几年前,故宫文创产品脑洞大开,深挖故宫文物背后的故事,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爆款文创产品,让故宫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宏伟建筑,见证了明、清两代王朝更迭沧桑巨变的古老文化遗产玩出了年轻态。 故宫文创火爆的背后,离不开故宫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让文物活起来”系列指示的决心和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文创工作的支持;而另一个重要“推手”,便是时任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主抓故宫经营和文创的王亚民。正是在王亚民分管期间,故宫文创种类达到11000种左右,实现年销售额10多亿元人民币。 近日,王亚民在北京接受了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记者专访。作为曾在出版界和博物馆界都成果丰硕的出版人和博物馆人,王亚民表示要做好这两样工作都要带着感情用心去做,而且必须勇于创新、引导潮流。 王亚民 走进出版 他首次把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引进国内 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王亚民一般给自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出版人生,另一个就是博物馆人生。 1982年,王亚民从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了河北人民出版社。从普通编辑到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再到副社长,他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 在河北人民出版社,王亚民策划出版了一本很多人至今很有印象的书——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这本《毛泽东传》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种文字,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记中最畅销的作品之一。1987年,王亚民在天津南开大学组稿时,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本传记的序,这引起了王亚民极大兴趣。 彼时,改革开放还不到十年,在王亚民的策划下,河北人民出版社很快翻译出版了这本传记。这是《毛泽东传》首次被引进国内。书作甫一推出,便引起市场巨大关注。此后,这本书印刷20多次,发行将近400多万册。不少国人正是通过这本传记,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伟大领袖。 如果说王亚民策划出版《毛泽东传》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热爱,那么1992年他调任河北教育出版社后策划的一系列大部头著作,则体现了一位出版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上世纪90年代,教育出版尤其是出版教材非常赚钱。王亚民担任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后,做了8套全国统编教材全国发行,还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一起编写中小学英语教材,这些书市场反响都十分热烈。出版社赚钱了干什么?王亚民觉得还应该为社会推出更多优质的出版物,满足公众精神需求。 那些年,他为出版社设计了几条产品线,一是学术出版,二是艺术出版,三是文学出版。其中学术著作中备受关注的有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系列,该书把19世纪到20世纪近100年来中国的40位学术大家的著作进行了系统梳理,皇皇2000万字的学术经典,对总结百年学术思潮、繁荣当代学术、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套学术书籍在学术界也引起反响。 王亚民喜欢看书,也经常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老百姓喜欢读什么书,那自然是读好书、读名著。当时,国内市面上不乏国外文学名著,但均不成体系。王亚民大气魄地邀请了当时国内文学翻译界有名的翻译家,集中翻译了20余套国外文学大家的全集,涉及法国雨果、日本川端康成、印度泰戈尔、俄国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等多人。艺术类书籍的出版同样成体系——中国名画家全集、世界名画家全集、新文人画家作品集等,可谓包罗万象。在王亚民看来,这些系列的出版是出版社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应尽的职责,“如果这方面没做好,那作为一个出版人是失败的。” 王亚民接受四川在线记者专访 赴任故宫 打造国内明清学术出版高地 2006年,王亚民调任到故宫博物院。那时,他已在出版行业深耕20多年,因为对艺术和文物也极有兴趣,便希望自己人生的下半程能换一个活法。岂料因为在出版界成果卓著,到北京后仍被要求兼任紫禁城出版社(现故宫出版社)社长一职。 当时紫禁城出版社的发展境况,和王亚民在河北时的风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年销售额只有1000万元,最惨的一年只出了三本书。而当时,河北教育出版社每年的销售额已有8亿元。 经济效益的惨不忍睹,反而激起了王亚民不服输的性子。“故宫收藏的文物有近187万件,涉及25个大的门类,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占到了全国珍贵文物的41.98%!可以说,中国文物最优质的部分,故宫占了半壁江山,要做出版的话,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不仅如此,王亚民还看中了故宫宝贵的学术资源,研究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的很多专家学者都是国内顶级。文物资源不可替代,又有专家进行研究阐释,王亚民认为,出版社搞好是天经地义,搞不好才不正常。 很快,故宫出版社根据院藏文物资源进行了出版线路的设计。王亚民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把故宫出版社发展成国内明清学术出版的高地。 不过,王亚民出书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他不喜欢零敲碎打,要做就做出规模、做出影响。刚开始,他提出做清代流民研究、明代婢女研究等图书,但因为题材小众,编辑担心亏本建议先出三五本试试,他强力推进积少成多,一个系列出了几十本以后,便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出版社推出的《明清史学术文库》丛书,社会反响更加热烈。不少学者认为文库的推出将提高明清史和故宫学研究的理论水平。 名气有了,经济效益也要抓。王亚民充分利用故宫馆藏文物资源,集中推出了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董其昌等书画家全集。这些书很多是大开本,设计精美大气、用纸讲究,一套书投资就需要三五百万元。故宫出版社资金不够怎么办?那就走出去和其他出版社以及相关机构充分合作。故宫出版社负责内容把关,对方负责出版成本。几年下来,故宫出版社的这些书画集成为了学术界和收藏爱好者的宝贝。 除了历代书画名家的作品,故宫收藏的家具也被王亚民的慧眼看出商机。那些年,仿古家具在市场上十分火爆。但要把仿古家具做得地道,就得有靠谱的蓝本。彼时,故宫收藏的明清时期宫廷家具和文人家具便是最有可信度的参考。经过5年时间,王亚民组织专家从故宫收藏的6000多件家具中,挑选了约3000件进行“无死角”拍摄,并出版成册,预售时近4000册即被一抢而空。 数十年出版界沉浮,王亚民总结出做出版的两种不同境界:一是引导潮流,另一个则是尾随潮流。“我的风格是尽可能引领话题、主导潮流,不跟在别人后面跑。” 进军文创 引爆现象级文创抢购潮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王亚民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推动故宫文创火爆全国。成千上万种文创产品,既根植于故宫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创意无穷,成为现象级的文化消费产品。 做文创,开始时,王亚民备受打击。 那时他主管文创不久,恰好有同学出国前到故宫挑礼物。在故宫博物院的商店里,朋友转了半天硬是没看上一件东西,不由给他吐槽:“没想到故宫文创这么弱!”朋友的话让王亚民开始冷静梳理故宫旅游商品的现状。“没文创,都是地摊货!”当时的故宫,门脸都由商家零散租售,无统一装修,货品基本上从旅游市场批发,体验感极差。 被朋友批评很没面子,但王亚民敢管。从那以后不久,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店面进行整顿,清退经营不好的小商户,对门脸进行整体提升改善。最重要的是,还对所售商品提出要求:要在故宫卖,就必须得有故宫文化元素。为此所有商品都必须经过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统一审核。此外,他们还对商家进行培训和规范管理,让商家意识到游客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大家逛完以后,壮美的紫禁城带不走,但故宫文物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可以带回家。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句话给了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莫大的启发。他认为要让故宫文物“活”起来,文创产品是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故宫博物院拥有丰富馆藏,文创产品的开发一定可以走在全国前面,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亚民开始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然而故宫近187万件文物,哪些适合做文创?哪些文物可以创造性地和现代人的生活结合起来?他们先在院里举行了一个“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征集活动,共征集到100件故宫人喜欢的文物并出版画册。这本书还很快发给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设计师和商店经营者,为大家开发文创提供灵感,此外还提供了各种培训。 故宫口红、故宫日历、故宫娃娃、故宫胶带……一系列文创爆款扑面而来。人们对故宫文创的追捧有多夸张?仅故宫日历,最多的一年卖出约150万册。那些年,就连“故宫上新”这个词也能常登热搜。 经过几年发展,2016年,故宫文创的销售额超过十亿元;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突破了一万种。到现在,故宫文创已开发至一万五千余种。
阅读更多(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