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age
近期,巴西总统卢拉多次公开表示对加入“ 一带一路 ”倡议的强烈兴趣。卢拉称,巴西不想坐在共建“ 一带一路 ”的“替补席”上。中方积极回应,欢迎巴方尽早加入共建“ 一带一路 ”大家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踢出精彩的“世界波”。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双方应积极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同巴西“再工业化”战略对接,为彼此发展振兴注入重要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成为中拉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机制。2017年11月,中国和巴拿马签署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迄今,中国已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26个建交国中的22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其中6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截至2023年,中方已为拉美地区国家累计实施200余个基建项目,一系列代表性项目包括:圭亚那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智利查克拉尔大桥、安巴圣约翰港改扩建、尼加拉瓜“新胜利”保障房、苏里南瓦尼卡医院、多米尼克友谊医院、巴巴多斯粮食安全中心、巴西美丽山 特高压 输电项目、阿根廷胡伊省高查瑞光伏发电项目、古巴12兆瓦 太阳能 光伏电站设备项目、墨西哥城地铁一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萨尔瓦多水处理厂,等等。   相较其他区域,“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实施有何特点?过去十年,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未来十年,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何在?面临哪些挑战?围绕上述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孙岩峰进行了专访。   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由浅入深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对中拉合作产生的影响?   孙岩峰:“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开放、包容,为中拉搭建了全方位、综合性、立体化的合作模式、融合机制和实施平台,为拉美国家推动“再工业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在“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为拉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中拉贸易额突破4890亿美元,较2013年的2616亿美元明显增长。除了贸易规模的变化,中拉贸易质量也在不断升级,贸易诉求不断变化。   具体来说,拉美国家从最初希望增加对华出口规模,逐步发展为扩大出口种类、完善贸易便利化的机制建设,再到升级为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产业投资、推动自身的“再工业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进而出口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至今,共建“一带一路”为中拉在经贸、金融、科技等各领域合作持续提供新的机遇、赋予新的内涵。   可以说,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经历了由低向高、由窄向宽、由浅到深的跨越式发展,始于贸易,提升为产业合作,再发展到对于政策、理念的学习、借鉴以及战略性合作。伴随经贸合作的加深,拉美国家对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特别是对于扶贫、共同富裕等的成果兴趣浓厚,以期借鉴相关经验用于本国治理。   对于中国来说,拉美国家是其实现大国崛起、共同在国际上为发展中国家诉求“发声”的重要战略伙伴。更具体来说,拉美是中 国新能源 产业投资、人民币国际化、应对美国“脱钩断链”的重要合作伙伴。客观而言,美国与拉美密切的经贸关系为中国借道拉美、化解美国制裁提供了可行性与可能性。   《21世纪》: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孙岩峰:自2013年至今,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大致呈现三个发展阶段:2013年至2016年,拉美国家整体表现出对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积极探索合作渠道;2017年至2019年,拉美国家陆续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国家发展至19个;2020年以来,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提质升级。截至目前,与中国建交的26个拉美国家中,已有22个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整体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大势所趋。   《21世纪》:相较于其他区域,“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实施有何特点?   孙岩峰:拉美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整体来说,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潜力巨大,受益于三方面因素:   其一,拉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铁、铝、铜等关键矿产、石油 天然气 等重要能源、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类和能源类合作伙伴。   其二,拉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相较亚洲和非洲,拉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早。这意味着相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在劳动力素质、市场购买力、工业化发展潜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当前,拉美已经成为中国机电等重要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围绕 绿色经济 、 数字经济 等进行开拓的蓝海市场。   其三,中国和拉美的合作具有利益的一致性。中国与拉美不涉及边境、领土层面的纠纷以及历史问题的纠葛。拉美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大量华人、华侨在拉美生活。此外,中拉在捍卫国家领海主权完整方面具有共同的发展诉求。这些都有助于加深中拉之间的认同感,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基础。   “大而强”工程与“小而美”项目协同实施   《21世纪》: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在基建领域有何成果?对于未来围绕基建深化合作有何见解?   孙岩峰:中国和拉美在基建领域具有巨大的互补性。拉美国家基础设施亟待现代化,现有基础设施对其出口形成一定掣肘,也是限制生产竞争力和阻碍“再工业化”进程的短板。而中国在基建领域具有经验、技术、融资、施工等全球领先优势。因此,双方在基建领域的合作具有极高的契合度。   2019年以来,伴随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在基建领域的合作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建设了巴拉那瓜港、圣路易斯港、桑托斯港、萨尔瓦多港、钱凯港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   当前,拉美正处于基建现代化升级的需求高峰期,中拉围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传统基建的合作仍有很大潜力与空间。与此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热潮,涉及 人工智能 、 大数据 处理、海底光缆等在内的新基建势如破竹,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机遇。   《21世纪》:展望未来十年,你对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有何期待?   孙岩峰:我认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下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和需求,实现“一国一策”,探索适合双边的合作模式。   从发展趋势来看,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词仍将聚焦“务实”和“高质量”。与此同时,为适应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中国在助力拉美国家建设港口、公路、铁路等大规模标志性基建工程的同时,可以实施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于医院、体育馆、图书馆等项目的建设需求。   《21世纪》:在你看来,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如何应对?   孙岩峰:从外部因素来说,美西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恶意抨击可能会造成一定阻力。从内部条件来看,拉美政局演变可能带来经济财政政策以及对华政策的变化。同时,拉美经济自身的周期性和脆弱性也导致其国内营商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对于基建这类资金需求较大、建设时间周期较长的合作项目,面临着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此外,拉美国家在法律、劳工权利、环保等领域的制度体系深受西方国家影响,一些中国企业进入拉美市场之前未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客观来说,中拉产业具有的互补性与合作潜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受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树立风险意识,在本土化过程中充分了解拉美市场的规律和消费特点。   更加重要的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在传统领域的合作增量相对有限。未来,双方可以着重朝着 数字经济 、 绿色经济
阅读更多(Read More)

作者 gocp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