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陈露 在上海,集成电路企业汇聚成势,演绎“点石成金”的魅力;在绵阳, 机器人 产业崭露头角,已成为当地新兴产业的一张名片……中国 证券 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各地的科技创新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成林,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强国建设步伐稳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举措加速落地见效, 银行 、 保险 等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配科技创新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创新产品适配新模式 今年8月, 中国人寿 与天津大学先进碳与能源材料实验室签署实验室一切险保单。“国内此前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尚无针对性的保障服务,一切险产品打破了传统责任险应用场景壁垒,突破了 保险 产品限定承保范围,实现了全场景、全风险单位承保,弥补了实验室与科研机构的风险管理短板。” 中国人寿 集团旗下财险天津分公司重客销售部总经理马宁说。 这是金融机构持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供给的缩影。针对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际需求,金融机构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 “作为全新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涉及企业经营运作模式、要素配置结构、产业发展结构等方面的重大转变。这也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对整个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粤开 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创新企业大多具有轻资产、缺抵押、周期长等特点,同 银行 传统信贷模式不匹配,对 银行 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不看砖头看专利。”近年来,多家银行改变传统授信模式,重构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评价体系,根据此类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发展前景等软实力,推出一系列信贷产品。“人才贷”“科创贷”“研发贷”“成果贷”“ 知识产权 抵押贷”……特色信贷产品日益丰富,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融资难题正逐步得到缓解。 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独特的风险管理能力, 保险 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后盾。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商业秘密保险”“ 知识产权 被侵权损失保险”“ 网络安全 保险”……当前,我国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保障范围已延伸至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全生命周期,有效地分散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 科技金融发展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近期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5%, 专精特新 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18%,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提供保险保障6万亿元。 优化服务覆盖全周期 在绵阳, 人工智能 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生产、生活各种场景。为支持当地 人工智能 行业的发展, 中国银行 绵阳分行成立行动专班,为 人工智能 产业链企业及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 证券
阅读更多(Read More)